你好,德鲁克先生在18岁时离开了家乡奥地利,来到了德国的汉堡当学徒。当时他在汉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认为自己在学校待的时间已经太长了,想到社会上看一看。可是他的父亲依然希望他能够学到一个学位,所以他一方面去当学徒,接触社会,另一方面也在汉堡大学学习法律。

不过那个时候读大学基本上是不用去听课的,德鲁克先生说1972年那个古老的年代获得大学文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交一点学费,和在考试的时候露一个面。所以,他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做学徒上,这个工作也蛮无聊的,但是占据了德鲁克大量的时间。唯一一件有兴趣的事情就是德鲁克对音乐的兴趣,他还一直保持着。因为在汉堡,青年旅馆、图书馆、歌剧院对大学生都是免费开放的。

德鲁克的第一堂音乐课也受益于在德国汉堡的这一制度,那时他每个周末都去听歌剧。有一次,他看了威尔第创作的《福斯塔》,感觉非常震撼。于是德鲁克便查找了相关的信息,惊讶地发现威尔第写这部歌剧的时候已经 80 岁高龄!当时有人问过威尔第在如此高龄还要从事如此艰辛的创作工作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威尔第回答说 “我的一生就是作为音乐家为完美而奋斗,但是完美总是躲着我。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我有义务去追求它。” 那年德鲁克18岁,威尔第的这句话影响了他一生。德鲁克在 80-90 岁的这十年间出版下了 10 本著作,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自己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同样是在18岁那一年,德鲁克读到了一本小书,书里提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大约在公元前 440 年左右,古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接受委托,雕塑一尊神像(该神像直到今天依然矗立在雅典帕台农神庙顶上)。完工后,雅典的司库赖账说:“这座雕像站在神殿屋顶上,而且位在雅典山丘的制高点,除了雕像正面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到,可是你却要我们为整个雕像付钱就连没人看得到背面也要算钱。” 菲狄亚斯反驳说:“你错了神看得见。” 如果威尔第告诉了德鲁克要追求“完美”,菲狄亚斯则诠释了何谓“完美”。晚年时总会有人问德鲁克自己最满意的著作是哪一本。德鲁克的回答永远是“下一本”。事实上德鲁克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当他在 1999 年写下那本震动世界的《21世纪管理挑战》时经济学人给出评价是“90 岁的德鲁克依然拥有年轻人般的头脑”。

在2006年,我们可以注意到由德鲁克先生的同事兼好友约瑟夫·马恰列洛完成出版的《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一书。这本书的序言是德鲁克在2005年秋天所写,而他在同年11月11日离世。当走到生命的终点时,德鲁克说:“我想我再也不能写了。”

虽然人生没有完美的结局,但我们始终可以追求完美。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事情、学习什么知识,60分总是容易获得的,而获取高分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好”往往是“更好”的敌人,“差不多”也是远远不够的。孔子在教学时,总是对弟子们说“不错但是不够”,他要求每个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让一个人停止进步的脚步。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德鲁克的第二位职场导师。1933年,德鲁克从德国汉堡来到英国伦敦,在一家小型私人银行担任经济师并兼任合伙人的执行秘书。大约三个月后,银行创始人找德鲁克谈话:“你已经从原来的经济分析师晋升为执行秘书,但仍然干的是经济分析师的工作。到底执行秘书应该干什么?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执行秘书?很显然你没有做到。”

当时,德鲁克24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我们都是从年轻岁月走过来的。回想起来,那时候虽然拥有年轻的资本,但却缺乏经验。如果没有贵人相帮,很容易走上人生的歧途。起初,德鲁克接受不了创始人与他之间的谈话,感到很恼火。但渐渐地,德鲁克意识到创始人是对的。

从那以后,德鲁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工作风格。每当担任一个新职务时,德鲁克都会问自己:“为了在新的岗位上提升效率,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发现,尽管一生中变化了无数的职位和岗位,但每次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德鲁克总结自己50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发现,在所有组织中,那些被提拔起来的、担任新岗位的干将中,成功者寥寥无几。原因在于他们往往是“新瓶装旧酒”,“以不变应万变”,慢慢地变得平庸。德鲁克认为,没有人能够自己发现这些不足之处,一定需要有高人指点迷津。

德鲁克年轻时曾担任编辑,他的上司是一位50多岁的总编。每年新年伊始和半年过后,总编会召集所有编辑进行一天半的反省会议,总结过去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制定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在会议的最后两个小时,团队成员需要提交计划报告,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的方面以及学习的新技能。

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来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了美国通用汽车,并完成了《公司的概念》一书。这本书让他想起了总编辑给他上的那堂反省课。从此以后,德鲁克每年夏天都会花两周时间回顾和反省过去的一年,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和解决方案。这种反省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前的60年。

职业生涯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重要的人物,他们可能是我们的上司、同事、朋友等,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例如威尔第先生的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和灵感。同时,我们在工作中的同事、上级和朋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导师,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将其沉淀成一种习惯,以便更好地应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个同学曾与我分享过他自己的故事。他刚在中国西部毕业并开始工作时,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他们在食堂吃饭时常常浪费粮食,吃剩的饭菜往往只吃了一半就被扔掉。尽管食堂里贴了很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标语,但他从未真正做到节约。直到有一天,他和哥们儿吃完饭后,桌子上还剩下一堆剩菜。这时,一位并非他们的上级的老师傅走过来,说:“你们俩给我站住!”于是他俩就站在旁边。这位老师傅没有说什么,只是拿起筷子,一口口将他们剩下的菜肴全都吃光了。这件事发生在20多年前,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浪费过一次粮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找到这些榜样,并从他们身上汲取能量。这些能量将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是我们讲述的德鲁克故事的第三部分,即我们在职场中吸取的能量。前面我们介绍了来自家庭和老师的能量,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第三部分:在工作中汲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