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题目列表。如果你需要我帮你找到这些作品的具体内容或者是它们的作者,可以告诉我哦。

《普天乐·秋怀》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支散曲。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忧伤身世的深沉思绪,表达了对官场追逐的厌弃和诗意栖居的向往。

(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

(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虚实相生。“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

3. 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敝屣功名富贵的著名“高士”。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1。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1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答:这一句描写了夜晚已经过去,灯花已经凋谢,棋局还未收拾的情景。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5分)

答: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1。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1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1.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6分)

答:此句以绿云环绕清湾的形象生动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秀美和宁静。同时,绿云冉冉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茫。

2.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5分)

答:这句话表面上看似轻浮愉快,但实际上却透露出作者对于现实困顿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欢欣无限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忘了大家难则暗示着作者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这句话既有轻松愉快的语气,又有深沉的哲理意味。

这首元曲《重观瀑布》是元代曲作家乔吉的作品。这首小令想象丰富,境界开阔,即景抒情,移情于景,奇思妙想,连用一系列的比喻,自远而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描述瀑布胜景。

以下是这首小令的前两句:

>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你还想了解什么呢?

这是一首元曲,作者是乔吉。这首曲子描写了瀑布的形态、色彩和动态。其中,“天机织罢月梭闲”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石壁高垂雪练寒”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几千年晒未干”则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

你好,你需要我帮你完成什么吗?

这首元散曲的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这首元曲运用了对偶、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1. 诗人写景的层次是由远及近,远近结合。开笔从整体入手,描写远处大江、远山,逐渐写到近处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画船酒旗。

2. 这首元曲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 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出江南水乡的美景。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色彩纷呈,相映成趣。这是一幅优美的秋天景色图。

- 这首诗的作用是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衬托出渔夫自由自在的形象。

3. 请简要概括元曲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

- 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

- 蔑视权贵名利;

- 逍遥自在,超脱尘世。

这是两首元曲,第一首是《小梁州·九日渡江》,作者为汤式。这首曲子主要表达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第二首是《平湖乐》,作者为王恽。这首曲子主要表现了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所写。 这首曲是用两支小令组成的,即《十二月》与《尧民歌》。 它描写了闺中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

你好,这是一首元曲。这首元曲由两支曲子构成,分别是“十二月”和“尧民歌”。两支曲子在内容上既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前曲重在写景,描写了遥山、远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两支曲牌前景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把离人的相思表现得缠绵悱恻。

关于你提到的“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这句话运用了以下表达技巧:(1)用典。化用了前人诗句,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表达了人物的别绪;(2)此句极言人因相思而消瘦,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之深;(3)夸张。诗人用“宽三寸”来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重;(4)设问。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面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别后的相思和悲苦。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立的一座艺术丰碑,包括散曲和杂剧。在元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元曲作家们通过不同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爱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此外,元曲注重舞台形象的塑造,脸谱和精美的服装成为元曲独特的特色之一。脸谱形象鲜明,能够迅速传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服装则精致华丽,突出了舞台视觉效果。

.用典:陋巷箪瓢亦乐哉,以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趣。

25.1.“疏影”指的是月下梅影。

25.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侧面描写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

25.3.作者以梅花自比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

参考答案:

1.本曲在景物描写上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2.“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送别人凭高而望尽天涯,“我”远走他乡而夜宿孤舟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3.本曲采用了比喻表现手法,将梅花与自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寄托了高洁的情趣。

您好,以下是我找到的相关信息:

1. 散曲是一种文学形式,它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 以下是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请您阅读并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孝祥

西风几度菊花香,雁字回时月满江。此时有酒今朝醉,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题:

1. 请简述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2.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随风飘香的清幽静寂又带着温情的一幅画面;营造了秋夜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2. 在诗人笔下,雁鸣可以唤起离情,敲打愁绪。“叫起”“敲残”两个词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游子内心的极度愁苦。

这是一首元曲,作者是关汉卿。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沉醉东风·送别》。下面是歌词: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前程万里,忧则忧鸾孤凤单,愁则愁月缺花残,为则为俏冤家,害则害人害己。

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在分别时的思念之情。

这首散曲是元曲作家贯云石创作的一首散曲,名为《小梁州·秋》。此曲描绘了杭州西湖秋天的景色,表现了作者游湖时真切的感受,展示了作者淡泊名利、飘然出世的心胸 。

这首散曲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第一句“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第二句“枯荷叶底鹭鸶藏”则描绘了秋天的气氛。第三句“金风荡,飘动桂枝香”则是在描写秋天的气息。第四句“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则是在描写秋天的景色和气息。这首曲子的艺术特色在于运用多种观察角度来写景。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但无一紧扣秋景,全面展示了杭州秋天的迷人风光。给人创造了一种立体的感觉。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

这首元曲是薛昂夫所作,名为《塞鸿秋》。它主要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其中,“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将功名与燕子的忙碌相比,将斯文与线的细微相提并论;“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句话则是通过排比的手法,将时间和人生的无常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曲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于自己所处境遇的无奈和忧伤 。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盛夏的美景。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夏日一场骤雨过后,荷叶上洒满雨珠,清亮的雨滴像珍珠一样在叶面跳动,洋溢着盛夏时节的自然情趣。作品第一段描绘了夏日的美景,第二段即景抒情,借“人生百年有几”、“良辰美景、休虑虚过”、“何用苦张罗”、“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等,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及时行乐的情绪。

参考答案: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盛夏的美景。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夏日一场骤雨过后,荷叶上洒满雨珠,清亮的雨滴像珍珠一样在叶面跳动,洋溢着盛夏时节的自然情趣。作品第一段描绘了夏日的美景,第二段即景抒情,借“人生百年有几”、“良辰美景、休虑虚过”、“何用苦张罗”、“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等,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及时行乐的情绪。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是元代杨朝英创作的一首散曲·小令,此曲作于杭州,写作者雪晴后到孤山踏雪寻梅,对酒看花,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冰雪怀抱和审美情趣。

这首散曲中“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一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这是元代杨朝英的《水仙子·西湖探梅》。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西湖探访老逋时,骑着驴子踏雪寻梅,嘲笑王维的《雪中骑驴图》,认为王维的画境与自己所见所感相差甚远,这是一种自我得意的笑,也是一种对古人的挑战和超越。

这首散曲是张养浩归隐后所作,其中“愁”字是理解本曲思想感情的关键。前人认为,“花依旧,人碧黄花瘦”,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而“花替人愁”则是因为花儿虽然美丽,但它们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最终也会凋谢。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9. 阅读以下一首散曲,并回答问题:《蟾宫曲·怀古》的作者查德卿在评论这首散曲时,有人认为它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无为的情绪,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蟾宫曲·怀古》的作者查德卿在评论这首散曲时,有人认为它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无为的情绪。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这首散曲中,查德卿通过对古代英雄诸葛亮、姜太公业绩的追忆与缅怀,所要表达的是千古功勋,到头来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正如曲中结句所写的那样“霸业成空”,最终化作“魏水秋风”。这种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英雄事业难以永驻人间的无奈。

60. 阅读以下一首明代散曲,《朝天子·咏喇叭》,然后回答问题: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我同意前人在评价这首明代散曲《朝天子·咏喇叭》时所说的极富艺术魅力的说法。因为这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那些官宦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

61. 阅读以下一首散曲【双调】沉醉东风,然后回答问题:《沉醉东风》这首散曲开头两句是怎样表现送别时的气氛的?以及表达出怎样的心情的?

答:《沉醉东风》这首散曲开头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送别时的气氛:“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分手一瞬间的强烈痛苦。而“月缺花飞”并非是眼前之景,而是心里感受;离人眼中:月圆也缺,花好也残。正如柳永词中所写的一样:“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些描绘都传达出了诗人在送别时的不舍与愁绪。

这首散曲是元代作家赵显宏创作的,名为《满庭芳》。它是一首描写渔夫生活的曲子。

1. 这首曲子中“满庭芳”是什么意思呢?

答:满庭芳是指院子里的花草香气扑鼻而来,形容花香四溢的美好景象。

2. 请你谈谈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答: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作者对渔夫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作者通过描写渔夫在江边捕鱼、晒网等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悠闲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作者也通过对渔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元曲,名为《满庭芳·天风海涛》。这首散曲的作者是姚燧。全曲描写江南山水相接、水天相连的壮景,表达了蔑视功名的旷达的人生态度。

第一段:“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

第二段:“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你好,我可以帮你完成内容重构。请问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或者要求吗?

.这首散曲运用了三种修辞方法: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2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3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3.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壮丽,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1.答案:1用“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絢丽多姿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2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3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每点1分)

2.答案:1诗歌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2诗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每点1分)

6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1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2蛩:蟋蟀。

1.这首元曲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特点:抓住一个“声”字,通过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1分)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

作用:通过具体的声音描绘,展现了秋日景色中的萧瑟凄凉气氛,为女主人公的心情营造了基调。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

1.开篇以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起兴,为全诗定下了愁苦的基调;(1分)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1分)全曲由秋景入题,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交融,(1分)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1分)

6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1.这首小令的曲牌是。(1分)

答:这首小令的曲牌是[双调]。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

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

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

.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70.阅读下面两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扶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因诗中讽刺宋兵久屯失利被奏,贬为郴州酒税,经过岳阳楼,登临有感,故有此词。

1.上阕“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5分)

答:王维在渭城送别受朝廷派遣出使安西的元二,作《渭城曲》即本词中所提的《阳关》曲。(《阳关》本为王维的诗1分,送别友人之作1分。)词人此时是遭贬南行的迁客,不是奉命出使的使臣,化用此典,说请不要唱《阳关三叠》这样的送别曲了。在劝止中包含着悲苦和哀怨。作者怕听了这首送别曲,会加深已经难忍的迁愁谪恨,情辞恳切而沉痛。每句一层,每层1分。

2.下阕“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说说它的妙处。(6分)

答: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无端遭贬的愁恨以及思君、忧国、怀乡等复杂的感情。(2分)而这两句因夕阳而念及国君和故乡,不仅借景抒情含义蕴藉、耐人寻味,而且也给全词的意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很有感染力。(4分)

.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

2.1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2流落江湖的孤独;3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3.满: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新:暗示年复一年,强化感情。

7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卢挚

残花酿蜂儿蜜脾,细雨和燕子香泥。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纵有新诗赠别离,医不可相思病体。

【注】1蜜脾:蜜蜂酿蜜的巢房,连成一片,其形如脾,叫做蜜脾。2红雨:比喻落花。

3医不可:医不好,治不愈。

1.“杜鹃声里又春归”在曲中起怎样的作用?

2.结合全曲,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春日情思的?

参考答案:

1.1此句在曲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1分)。2承上,总结前五句所描绘的春归之景(1分);3启下,即景生情,由春归之景而引出最后两句的相思之情。(1分)

2.借景抒情(手法1分)。1前五句渲染春景:蜜蜂酿蜜,燕子和泥,柳絮飞扬,桃花飘落,杜鹃声声,营造出细腻缠绵的意境(意象意境1分),2为后文抒相思之情作铺垫。(手法1分)3后两句直抒胸臆(手法1分),表达绵绵的春日情思。(结合曲意分析1分)

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诗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前面的“渡口”“江口”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口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

. 西湖的景色之美;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77.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注】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济南章丘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本曲写于弃官归隐后。

1. 请找出本曲的“诗眼”,并说说其内涵与作用。(4分)

答:诗眼是“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或“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写出了过去为官的艰辛险恶,交代了辞官归隐的原因;强烈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谴责。

2.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本曲最突出的艺术手法。(4分)

答:这首元曲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为官的艰辛险恶与退隐后生活的悠然恬适。首二句总写,对比官场的险恶与退隐的悠闲;接着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用“鸡声赴早朝”的艰辛对比“晌午犹然睡”安适,用“秉笏立丹墀”的恭谨对比“把菊向东篱”的超然,用“俯仰承权贵”的屈辱对比“逍遥谒故知”的自得,用“笞杖徙流罪”的风险对比“风花雪月题”的闲适。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厌恶官场向往山林的思想情感。(答排比、对偶也酌情给分。)

78.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柳营曲·江上

查德卿1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2。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3,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4。

【注】1查德卿:元仁宗延佑年间元曲作家,屡试不第。2富春山:汉严子陵曾隐居耕钓于此。3兔魄:月亮,月宫,又称蟾宫,取“蟾宫折桂”之意。4蓼花:草本植物,这里有辛苦之意。

1. 这首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5分)

答: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渔翁孤舟闲漂图。小船于雨后轻雾中自在的消闲飘荡于江上(1分),蓑衣在雨中打湿,雨停后又被风吹干,渔翁饮醉而睡,醒来天色已晚。(2分)

这首散曲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名为《水仙子·夜雨》。这是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挂念。作者先写秋叶和秋雨勾起了心里的烦愁,梧桐落叶声声似乎提醒人秋天来了,雨点打在芭蕉叶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

这是一首元曲,题目是“夜雨”,作者是徐再思。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写诗人在雨夜借宿他乡,半夜三更听到外边风吹梧桐叶,雨打芭蕉声,不禁愁肠百结,夜不能寐。

“落灯花”和“棋未收”两句则刻画了人物形象。这两个细节可以让人想见,三更梦醒时分,灯已燃尽,棋未下完,只好作罢的情景。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忧心忡忡的心情。

这首散曲的第一句“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表现了离人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第二句“是离人几行情泪”,则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

[越调凭阑人·江夜]中的第二句“江上何人搊玉筝?”通过问句将注意焦点集中到人物和主要事件上;到底是“何人”,最终无法了解,这为美妙动人的音乐增添了距离感、神秘感、朦胧感;对“何人”的追问强化了读者对美妙音乐的印象。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作比较,它们都描写了“江”“月”等景物为音乐作烘托;都描写了听众反应来突出音乐效果;都以实写虚,主人公虽然没有出场,但其技艺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前者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喜春来·金华客舍》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散曲。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清明时分,本来就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

. 下列对这组曲子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政治黑暗、知识分子有志难伸的社会现实。

B.“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描绘出一个喜爱喝酒、热爱作诗、并沉醉于苦吟的知识分子形象。

C.“无用人,诗酒乐天真”表达了作者才华不高、顺遂自己本性,满足于四季饮酒赋诗、吟风弄月的从容旷达情怀。

D.“君细推,今古几人知”句,含义深刻,既包含了对历史深刻的反思,又包含了对现实清醒的认识。

答案:D。

这首散曲是张可久所作的《人月圆·客垂虹》。下面是对这首散曲的分析:

1. 开篇描绘了三高祠下的秋景,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这样的描绘给人以清新、朦胧、唯美的感觉。同时也为后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做了铺垫。

2. 作者通过对张翰、范蠡、龟蒙等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张翰因思念家乡而弃官归隐,范蠡则隐居江湖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龟蒙则是一位隐士,他在山中筑起了一个茶灶,专门煮茶招待来访者。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在整首散曲中,作者通过对比自己与这些历史人物之间的差异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他认为自己与这些历史人物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感到自己的前程未卜、心事难言。这种感慨和思考也正是这首散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所在。

【注】1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1.(1)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孤寂图景。(2分,列举意象、概括景象特点各1分)

(2)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生失意、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3分,特点2分,身份1分。)

2.(1)用典,(1分)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1分)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1分)

(2)直抒胸臆,(1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1分)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1分)

(3)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1分)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1分)

(答出其中两种即可,每种在表述上手法名、举例分析、表达效果各占1分)。

9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像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A正确)

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B正确)

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C错误,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

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D正确)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分)

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C(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

2.比喻。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

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

认同,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不认同,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1.1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描绘出梅花的洁白和芳香。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写出三种手法各1分,形象特点:洁白、芳香、飘逸2分。设问,以景作答酌情给分)

2.寻梅时的殷切:从冬至前到冬至后,从溪南到溪北,由树上到树下诗人在苦苦寻梅。遇梅时的喜悦: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像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圣洁而飘逸。酒醒后的失落:从见梅乍喜的如醉入梦的境界中清醒过来,此时又传来令人断肠的笛声,还有一片朦胧的昏黄月光。(每种情感2分)

1.“绿柳匆匆去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依依不舍之情。

2.“满湖烟雨”这一意象表现了湖面上弥漫着浓重的烟雾和细雨,给人以朦胧、忧伤之感,同时也暗示着离别的情感。

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起程。为了表达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这种充满惜别之苦的情感,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此时,“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这一景象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散曲的情感更加丰富,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散曲的艺术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南吕]阅金经·春

徐再思

紫燕寻旧垒,翠鸳栖暖沙,一处处绿杨堪系马。他,问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

1.此曲前三句是如何描写春景的?(4分)

2.曲中的一问一答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1色彩对比。燕子紫,鸳鸯翠,杨树绿,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如诗如画。2动静结合。紫燕飞来飞去寻找“旧垒”,鸳鸯在暖暖的沙上栖息,一动一静,生趣盎然。(每点2分)

2.行人问酒家何处有?回答是在那秋千下,有粉色墙红杏花的那家就是。一问一答,化用杜牧《清明》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丰富,情趣盎然,一片春意,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