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电子媒体时代,我已经很少阅读新闻,习惯了去微博上了解信息,寻找事物的蛛丝马迹。加之国内不容理想得新闻环境、统一苍白的宣传模式,更使我对新闻,对新闻理想产生了怀疑。然而,一本书却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新闻的热情,那就是《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
这本书使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两本书都揭示了如何写作出真正的、令人惊叹的报道。只不过前者更倾向于一本工具书,后者则是众多优秀特稿作品得集锦。相比而言,《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更能吸引普通读者,因为一个个故事得呈现更具有趣味性与震撼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篇篇特稿的成功,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必不可少:一是作者对采访地区、采访对象的长时间的深入观察,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二是作者对细节的呈现,丰富了个体的生命,加深了读者的记忆;三是自由的新闻环境给予了这些报道被世人所见的可能性。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助力、相辅相成,从而才使得一篇篇特稿作品得以产生,才使得一个个作品中的个体被世人关注,作品反映的问题被世人深思。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但是,在经济、政治、技术等的制约下,新闻越难越难以保持客观公正的状态,越来越成为权贵、商人追逐利益的工具。在如今这个世界,好的新闻作品越来越少,反倒是大量不实信息充斥在人们身边,不仅不能让人们得到知识,反而将人们引导至错误与偏见。
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新闻理想日益模糊的情况下,这本《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或许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创作?怎样的新闻环境才有利于真相的传播?真正的新闻究竟给记者、被采访对象、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不仅是我们该思考的,更是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