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如何抓住朋友的心关键:用真诚的态度赢得朋友
如果你仔细观察成功者,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人际关系都非常广泛。只有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才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这样就比别人多了一些成功的机遇和桥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能够成功地赢得竞选,也与他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分不开。在他竞选过程中,他的高知名度的朋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及日后当罗德学者时的旧识等。他们为了克林顿能够成功,四处奔走,全力地支持他。所以克林顿在任总统后,不无感慨地说:朋友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根据《行销致富》一书作者坦利的说法:“成功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成功者广结人际网络的能力,这或许是他们成功的主因。”要有成功的人际关系,你不仅须用基本常识去“感受”,更要有极大的行动去“执行”。
根据美国作家柯达的说法:“人际网络非一日所成,它是数十年来累积的成果。如果你到了40岁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人际关系,麻烦可就大了。”要想成功,就必须有一个好的人际圈子,要知道仅凭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自己的事业的。只要有人愿意帮你,不断地给你提供各种资源,你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但是,人际关系的圈子是需要你来培养的,只有用真诚和爱心才能巩固起你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不能没有朋友,人本身就是一种群居性动物,人离不开社会性活动,不能形影相吊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朋友,是我们生命中看不见的财富。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那么他将会失去很多人生中的乐趣。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他将会失去很多个机会。朋友,是我们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安慰。是我们生活中的助手与参谋。
但是,朋友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为你提供帮助,只有当你成为一个他们所欣赏和赞美的人,他们才能热情地、无私地对你进行帮助,使你摆脱困境。有的人号称其朋友无数,可是,一到大难临头,朋友便各自飞散。那究竟是什么导致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人不受朋友所真心欢迎,只是表面的,而不是从内心被人所赞美。因为他没有用诚意的态度去打动人,而是过于注重形式主义,给别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而那些能够抓住朋友的心,赢得别人尊重的人,都是一些以人格的力量,诚挚的态度对待朋友的人。
交朋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打招呼。我们每个人在生活里,其实都在做着不同程度的自我推销,所以我们要展现我们的真诚,主动去打招呼。
2. 自我介绍。介绍自己是具备必要性的,初步的介绍是走进彼此世界的第一步,也给对方成功的留下一个大方开朗的印象。
3. 细心观察。好朋友三观正不正不重要,要两人三观合的来,这时候就要仔细观察了,是否有共同话题、共同爱好、共同厌恶,当话题有了一致观点,那打开神秘的话匣子不是水到渠成的吗?。
4. 来自答主的叨叨。多沟通,多分享,有趣的、好吃的、好玩的,做彼此的宝藏。这样的好友想想都香。
海明威是一位热爱艺术的人,他不仅参加各种美术展览,而且每次都会现场购买画作,尤其是那些尚未出售或很少有人购买的作品。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希望每个艺术家都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许多画家生活拮据,他们常常将自己的作品拿给海明威挑选。海明威从不让他们失望,总是高兴地留下一两幅作品,并立即付给他们稿酬。因此,他家里的画家们络绎不绝。正是因为如此,海明威赢得了众多人的尊敬和信任。
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他人冷漠、自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那么他很难交到朋友,也没有人愿意请教他。但如果他能经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能获得别人的回报。吉姆早就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名字比对地球上所有名字的总和还要感兴趣。记住人们的名字,并轻易地叫出来,就等于给予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如果把别人的名字忘掉或者写错,你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记住别人的名字并不是小事,它反映了你对他的兴趣如何。
记住别人的名字的最有效方法是:每次认识一个人时,都要问清楚他的姓名、家庭成员、职业和价值观等信息,并将这些资料记在纸上或留在脑海中,反复默看、默想几次,这样就不会忘记了。但是,如果万一忘记他人的姓名怎么办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即提问法。例如,当一个陌生人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时,如果你想不起他的名字,可以微笑着说:“你好”,然后提问:“你好像瘦了一点?”这类问题通常不会出错。你也可以问:“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或“你还住在老地方吗?”等问题,以促使对方谈起自己的情况,提供信息,引发和唤醒我们记忆深处的东西,而又不露痕迹。
如果我们的努力失败了,提问题法就可以转为感叹赞扬法。例如:“天啊!几年不见,你变得这么年轻,我简直不敢认你了,你是不是叫......”这时,如果对方自报家门,你可以接着说:“噢,我不敢认,不敢认!”一句恰到好处的感叹和赞扬就能弥补忘记的遗憾。因此,如果你想让别人喜欢你,其中一个诀窍就是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一个人是否能受到朋友的欢迎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懂得为他人着想、采取中庸之道、谈吐风趣而不失儒雅的人身上会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馨香,令周围的人感到愉悦。
人际关系是一门微妙的艺术,要想保持长久的友谊,不能仅仅依靠嘴巴和双手。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付出而不计较回报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结交到知己。正如培根所说:“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而有首歌也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交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即使有朋友也难以长久相处。朋友并非金钱或权势的奴隶,而是那些身上闪现出别人需要的亮点的人。因此,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充满悔恨时,尤其需要朋友在这个关键时刻给予宽慰和力量。如果你能在这时伸出援手,必然会获得不绝的赞美。
那么,如何宽慰别人呢?人不愉快想法的产生,有时并不一定是事情多么严重,而只是因为个人体验的深浅不同。在宽慰别人时,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帕尔曼在餐馆用餐时,主菜总是不上桌,他告诉经理后,经理却冲进厨房对主厨发火。这时,帕尔曼走进厨房,对主厨说:“在这么热的地方工作,谁都会吃不消的,辛苦你们了!”这番话使主厨对遭受斥责后的痛苦与烦恼瞬间化解,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帕尔曼51岁生日时,他收到了一份来自礼品店的蛋糕,缎带上写着:“感谢您,第一个对我的工作表示宽慰的人——厨师考尔。”心理学家建议,在宽慰别人时,应尽量避免将不幸归咎于对方的心理健康因素,而应该用过失、误解等不可避免的、合理的因素来为受挫折的人开脱。
“理解万岁”的口号一直广泛为人们所提倡。彼此理解,是朋友之间真心希望的、并一直寻求的。在评价和判断一个人时,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评价和结论才能具有概括性,才符合实际情况。
这个人的全部实际。这个道理很简单,无庸赘述。但对一个人要做全面、完整的评价,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之所以有这种困难,是因为人们的评价活动本身要受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的影响。了解不多,可又必须有个评价,就只好凭印象了,现实中就是这样。所以人们不要总是奢望别人时时处处都对自己有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如果说友情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可以说理解的话语是联结鲜花与鲜花之间柔软的纽带。当别人处于逆境时,纽带轻轻地拉扯着你,会给人心灵以莫大的安抚。所以说,理解是一种艺术,是对朋友的一种帮助。学会理解,是获得朋友的必要途径。
关键在于让对方能畅所欲言。有一种人,在容貌、才能、说话方面并没有什么卓越之长处,可是与人交往却堪称能手。“若论长相,我还比他英俊几分呢,可是,为什么他的交际能力胜我一筹?”您是不是偶尔在脑海中闪现过这个疑问?其实,他之所以受欢迎,关键不在容貌、才能,而是他是个能够衷心与朋友在一起而感到快乐的人。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被爱、被认定自己的价值。再小的愿望,只要获得满足,一个人的心就会平静、祥和。你如果想得到这些愿望,首先要学会“爱朋友”。就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朋友,为朋友“奉献”,爱朋友的人,最终会得到朋友的爱。善于让朋友倾情相诉的人,最容易获得朋友的衷心爱戴。随便打断他的谈话最不礼貌。
我们把打断他人讲话的作为,叫作“插嘴”。这个“插嘴”起着很坏的干扰作用。下面,让我看看“插嘴”在讲话时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吧。“插嘴”作为交流混乱状态的副产品,是一种自发性的毛病。人们的讲话,大致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顺序先后表达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心里怎么想的,嘴巴就怎么说。可是,这个事实对于作为听者的你来说,却是大问题。因为你必须按照对方的思路,收集对方思考的片断,把它们理顺,看看对方要表达个什么意思。有时,要耐心地听,才能得到几句有意义的话,有时,还要核实对方的话。这就像用拼图玩具制作巨型图画那样,不耐心不认真是难以完成的。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总是胡乱打乱他人的讲话。
在他人讲话时插嘴,打断人家的讲话,突然发问,抢他人的话头,不让对方往下说,硬要他人沿着自己的思路说话。这样“插嘴”分散了讲话者的注意力,混乱了讲话者的思路,捣乱了有条有理的讲话内容,因而使人讨厌。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话,你也许很想打断他。然而,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当他有许多话急着要说的时候,他不会理会你的。因此,你要保持耐心,认真倾听,抱着一种开阔的心胸,诚恳地鼓励他充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事情常常是这样:即使是朋友,也宁愿对我们谈论他们的成就,而不太喜欢听我们大谈自己的成就。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曾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出比对方优越吧!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对方表现出比你优越。”
弗拉达尔电气公司的约瑟夫·韦伯也有相同的发现。那时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富饶的荷兰移民地区作一次视察。勇于承担己过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朋友间免不了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感情冲动,话说过头,事做过火;由于方法不当,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丝毫不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最好是勇敢地向朋友道歉。
衷心地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而且还可增进感情。有些人认为,朋友之间还用得着客套?即使有所冒犯也无须道歉,其实错了。生活中因为一件小事、一句言语、一次口角、一个行为就使老友翻脸、夫妻反目的事不是常有的吗?因为不肯道歉和认错,或者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只能加深矛盾,使朋友生气。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示;道歉,可以避免一场纠纷的爆发。
真正的道歉不仅仅是承认一个错误,它还表现你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有损于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补偿和重建这种关系有着相当的愿望。当然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承认错误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一旦你迫使自己勇敢地这样去做,克制自己的骄傲心理,它将会成为一种奇妙的医治感情创伤的清洁剂、愈合剂。
抗美援朝时期,洪学智是彭德怀元帅的副手,主要分管军备后勤的工作。有一天前线上的第三军反映缺粮,彭德怀立即打电话给洪学智,质问他为什么第三军无故断粮,并说这样的后勤管理太荒唐,洪学智坚持说第三军现在肯定没有断粮,两人争执不下,彭总对洪学智大发了一通脾气,最后,派人到前沿的第三军驻地了解情况,那知第三军军长抱歉说:“电报有误,我们还有足足三天的后备粮呢!”彭总得知真相,对洪学智哈哈大笑:“老洪,委屈你哕,吃一个梨,算是我给你赔梨(礼)了。”通过这件事,洪学智更加敬重彭总的心底无私的胸怀,两个人的战斗友谊,在这场误会中变得更加密切了。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需要学会道歉的艺术。让我们老实地回想一下,有多少次由于你严厉刺耳的评判和尖刻的话语使你以失去朋友为代价而受到了惩罚。然后,你计算一下,有几次你曾坦白、诚恳地表明了你的歉意。
记住,向人表示道歉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成熟和诚实的表现。即使是伟人也会道歉。邱吉尔对杜鲁门的第一印象十分不好,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自己曾一度严重地低估了他——这是一句用高明的恭维话表示的一种歉意。
一位当大夫的朋友曾对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诉说有各种各样病痛的男人到他那里去看病,这个人头疼、失眠、消化紊乱,可是却找不到任何生理上的原因。最后,这位朋友对他说:“除非你告诉我你的良心上有什么不安,否则我是无法帮助你的。”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这个人终于承认,他作为父亲指定的遗产执行人,一直对住在国外的弟弟欺瞒了他的遗产继承权。马上,这位明智的大夫便敦促这个人给他弟弟写了一封信,请求弟弟的宽恕,并随信附寄了一张支票作为第一步的补偿。然后,他一直护送这个人把这封信送到邮局,当这封信在检信口消失的时候,这个男人流出了热泪。“谢谢你,”因此,如果你希望妥善地解决争端,请记住下面的规则:
无论什么场合,很少有人会对你这样说:“我也许不对。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但只有这样,才是积极有效的力法。有一次记者访问著名的探险家和科学家史蒂文森。他在北极圈内生活了11年之久,其中6年除了食兽肉和清水之外别无它物。他告诉记者他做过的一次实验,于是,记者就问他打算从该实验中证明什么。他说:“科学家永远不会打算证明什么,他只打算发掘事实。”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思考方式科学化,那就行动吧!除了自己,谁也阻止不了你。你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就绝不会惹上烦恼。因为那样的话,不但会避免所有争执,而且还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容大度;并且,还会使他承认他也可能弄错。如果,你肯定别人错了,而且直率地告诉他,结果会如何呢?有位年轻的纽约律师,在最高法院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案子牵涉了一大笔钱和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他说:“海事法追诉的期限是6年,对吗?”这位律师蓦然停住,看了法官半天,然后直率地说:“法官先生,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庭内顿时安静下来,他后来讲述他当时的感受时说:
气温似乎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我是对的,法官是错的。我也据实告诉了他,但那样就使他变得友善了吗?没有。我仍然相信法律站在我这一边。我知道我讲得比过去精彩。但我没有尊重他的感情,用讨论的方式据理说明我的观点,而是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错了,从而引起争端人误会。
没有几个人能够逻辑性地思考。我们许多人都会犯武断、偏见的毛病。许多人都有固执、嫉妒、猜忌、恐惧和傲慢的缺点。多数人都不愿轻易地改变对宗教、爱好和信仰的看法。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指责别人的毛病,请在每天早晚前,坐下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
“我们有时会毫无抗拒地或在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已的想法;但若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而且会毫无根据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损害......‘我的’这两个简单的字眼,是为人处世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备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关于火车的知识,水杨酸的药效或讲述王沙冈一世生卒年月的错误......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遇到了怀疑,我们就会找尽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就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在这一点上卡耐基也感同身受,他说:有一次,他的朋
友彼得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自己的卧室布置一些窗帘。等账
单送来,他大吃一惊。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彼得,看看
那些窗帘,问起价钱,这位朋友面有怒色地说:“什么?太过
份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真的吗?不错,他说的是实话。可是很少有人肯听别人羞辱自己判断力的实话。身为一个凡人,彼得开始为自己辩
护。他说贵的东西终究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
买到质量高而又有艺术品味的东西等等。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开始赞扬那些窗帘,表
现得很热心,说她希望自己家里也购买得起那些精美的窗帘。
彼得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说句老实话,”他说,“我自己也
负担不起,我所付的价钱太高了。我后悔订了这些。当我们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而如果对方处理
这段文字讲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控制自己的方法,以及完善品德的建议。如果你想知道一些有关这些方面的有益建议,可以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这是一本美国名著,也是最引人人胜的传记之一。
在自传中,富兰克林叙述了他如何克服好争辩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老练的外交家。有一天,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本,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
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就是他接受那次教训的态度。他能成熟、明智地领悟到他的确是那样,并发觉他正面临失败和社交悲剧的命运。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野的习惯。他说:“我立下一条规矩,绝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见表达,比如‘当然’、‘无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像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
“我很快就领会到我这种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仅容易被接受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最初采用这种方法时确实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它成为了富兰克林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想成为聪明人,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然而,聪明并不总是能带来好的结果。相反,有时候,表现出笨拙的一面反而更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友谊。正如古人所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妨故意表现得有些笨拙,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朋友的支持。
一个人能够拥有真正的朋友是不容易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朋友关系有时会破裂。这可能是由于“缘尽情了”,也可能是由于“不欢而散”。失去朋友是一种人生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强调:“好朋友要保持距离”。这里的“保持距离”并不是说要疏远朋友,而是要给彼此一定的空间,避免因为过于亲密而导致的摩擦和矛盾。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所谓的“死党”最终还是散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过于依赖对方,导致彼此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当双方的“蜜月期”过去后,他们可能会开始互相挑剔、批评,从而导致友谊破裂。事实上,好朋友的感情很像夫妻的感情,一点小事都可能导致感情破裂。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和租在同一栋房子的房客成为了好朋友。然而,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认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于是愤然离去。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过于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因碰撞而影响友谊。
总之,做人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也不可太积极前进。这就是获得朋友支持的一大法宝。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与好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因为过于亲密而导致友谊破裂。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的“海绵”。有时太保持距离也会使对方疏远,尤其是工商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而碰面吃个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彼此无私呀!你能这样想很好,表示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但问题是,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可不一定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不要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你也不能掌握哩!所以,为了友谊,为了人生不那么寂寞孤单,好朋友应保持距离。
喜欢的人自然有很多朋友,即使不主动结交朋友,别人也会设法与他接近;相反,朋友少的人,若不去接近别人,谁也不会主动接近他。质朴的人大都比较内向,不但不会主动结交朋友,反而会避开人群;个性好胜的人虽然外向、活动力强,但由于过分坚持己见,容易惹人讨厌,朋友也不会很多。想要获得知己是很困难的,自私自利、存心利用朋友的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这种人在朋友有利的时候,会表现得如同至亲、密友一样,一旦利害关系消失,就露出真面目。
关键承认朋友的自我价值。在《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的开头,戴尔·卡耐基没有叙述很多著名政治家、成功的推销员或公司大腕的朴实平易的趣闻逸事,而是从一个臭名昭著的罪犯开始。卡耐基讲述了“双枪”杀手克劳里(Cmwley)1931年在纽约西区大街其女友公寓被抓获的轰动事件。克劳里是个银行抢劫犯,据纽约城警署专员透露,他是个“手脚麻利的杀手”,已经在逃几个月,但最后在严密监视和一场激烈的枪战之后,克劳里在其女友的公寓中被俘。根据卡耐基的介绍,警察从杀手那里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也许应该考虑,我的大衣下面是颗疲惫的心,也是一颗善良的心——对任何人无害的心。”
卡耐基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有所保留,而不是全盘肯定。他引用了阿尔·卡彭、双枪克劳里、多奇·舒尔茨等人的话来说明这一点。如果这些人都不对自己有任何谴责,那么我们要继续交往的人们又会怎么样呢?现代社会已日益打破了各自的封闭状态,进入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互相联系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交往,都希望自己成为赞美能手,使自己广交朋友,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就请记住,赞美首先要真诚,真诚就要有所保留,而不是全盘肯定。你可以大谈其优点、长处、成绩,不谈其不足,也可以既赞美又批评,还可以提出你的希望。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希腊有句谚语:“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才能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我们赞美一个人时,最能打动他人的赞美莫过于对其才能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周围不乏才华横溢之人,有的有能言善辩的口才;有的人能洋洋洒洒,妙笔生花;有的人善发明;有的人演技高超......此类才华都是有价值的赞美题材。俄罗斯谚语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就在于了解别人的才能。”这意味着要成功地赞美别人,你必须具有发现甚至挖掘别人闪光点的才能。因此,如果你不具有与对方相当或高于他的才能,你就无法对其才华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费孝通与夫人王同惠年轻时的一段往事似乎演绎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赞美故事。1933年在北京社会学系的同学聚会上,王同惠和费孝通就人口问题进行了辩论。
费孝通曾与王同惠发生过一次争论。为了说服她,他将一本关于人口问题的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王同惠。在后来的一次闲聊中,王同惠告诉他:“是你的这件礼物打动了我这颗‘凡心’,觉得你这个人不平常。”费孝通听后很自豪,赞叹自己遇到了知己,他后来说:“这个评价成了我们两个人的结合剂,也就是牵引了我们两人一生的这根线。一个赏识‘不平常’的人,而以此定情,也不可能是一个平常的。”基于对彼此才华的赏识和仰慕,二人结为金兰之好。
王同惠通过与费孝通的争论,特别是他的礼物,发现了费孝通的出众才华。她的赞美并无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无什么高亢激昂的抒情,而一句“你这个人不平常”,便对其才华作出了独具一格的评价,朴实、蕴藉之中也显现着赞美者自身的才气。费孝通的赞美更是与王同惠相映成趣,对其才华的赞叹更是直言不讳。他们二人首先选了赞美的基点——才华。对这一闪光点的赞美,对于两位才能出众的人来说,要比赞其容貌、气质等外在特征更具吸引力,更能打动对方。
赞美一个人的才华,有时不必要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一次善意的行动,要胜过所有赞誉之词。波普曾说过:“最聪明的赞美者,是做一些所喜欢的事,但却不表明是为他而做的。”对一个人才华的赞美也如此。严济慈在法国留学时遇到了一位导师法布里。在法布里的指导下,严济慈完成了博士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法布里很欣赏他在这篇论文里所现出的才华。有一日,法布里突然找到严济慈问道:“你的论文能等一两个星期发表吗?”严济慈满口答应:“当然可以。”但不知导师有何用意。几天以后,法布里以其出色的成就和资历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但他在首次出席科学院院士大会上宣读的却是严济慈的博士论文。论文以其独创性和精确性,获得了法国科学界最高权威们的掌声。严济慈的才华震动了法国物理界。
法布里虽然很早就看准了严济慈这位中国学生具有非凡的才华,但他没有直接赞扬他的论文如何地好,而是把它作为得意之作,拿到法国物理学院士例会上宣读,这一行动要比再优美的赞誉之词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其结果不仅显示了法布里对自己学生的高度评价,而且使严济慈扬名法国科学界。还有什么比这无声的赞美更令人感动呢?
建立朋友档案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一个有效的朋友档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这些关系。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你建立和管理朋友档案:
1. 整理同学资料:将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包括他们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毕业后,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不同的行业,拥有同学关系可以为你提供一定的帮助。要建立起这种关系,你需要时常参加同学会,并关注他们的动态。
2. 记录周边朋友的资料:将你周边的朋友资料建立起来,包括他们的专长、住址、工作等信息。当他们的信息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更新你的资料库。这样,当你需要帮助时,可以迅速找到他们。
3. 记住他们的生日:为你的朋友们记下他们的生日,以便在生日时送上祝福或安排一场聚会。这样可以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即使他们暂时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其他朋友来帮助你。
4. 保存名片:对于那些在应酬场合认识但并无深入交情的朋友,不要随意丢弃他们的名片。尽量记住他们的特征和专长,以便在将来有机会再次见面时能立刻认出他们。回到家后,将名片按照姓氏或专长分类保存起来。
5. 保持联系:不必刻意去结交这些朋友,但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向他们请教专业问题,提及你们相遇的场合或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们对你的印象。这样,即使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他们也会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建立一个有效的朋友档案对于维护和发展友谊关系非常重要。每个朋友都对你有用处,都值得珍惜和保持联系。记住这些要点,你会发现朋友档案管理变得越来越简单。
朋友的交待
在人际交往中,朋友的交待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朋友需要以不同的待之方式。朋友相交以“诚”待人,这是至理名言,但为何又要分“等级”呢?这不就不是诚了吗?有个地方名流,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曾向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我当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因为我采访过他。后来,我问他:朋友这么多,他都同等对待吗?他沉思了一下,对我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在他结交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坏意的人也不少。对心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他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那只会害了他自己呀!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划分了等级,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点头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
我过去就是因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他说。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无情,但听了那位名流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人在社会上行走,必须靠朋友来帮忙。虽然有的朋友也不一定能帮你忙,甚至还会拖累你,但没有朋友却会无路可走!因此,人要广交朋友,并好好运用朋友的智慧。大部分人交朋友都“弹性不足”,因为他们交朋友有太多的原则:看不顺眼的不交、话不投机的不交、有过不愉快的不交。这种交朋友的态度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人在社会上行走,交朋友实在有必要更有弹性一点。不过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朋友,因为普通朋友和“知己”还是要有所分别的。所谓的“弹性”指:没有不能交的朋友。你看着不顺眼、或话不投机的人并不一定是“小人”,甚至他们还有可能是对你会有所帮助的君子,你若拒绝他们,未免太可惜了。你会说,话不投机又看不顺眼还要“应付”他们,做人太辛苦了。是很辛苦,但你就是要有这样的功夫,并且不会让他们感觉你在“应付”他们。要做到这样,惟有敞开心胸,别无他法。
另外一方面,相逢一笑泯恩仇。某人得罪于你,或你曾得罪过某人,虽说不上彼此成仇,但心底确实不愉快。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主动去化解僵局,也许你们会因此成为好朋友,至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
总之,朋友的交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方的品性来决定如何对待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顺利。
你好,你想让我帮你完成什么吗?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根据您的要求,我已经重构了您提供的内容,并保持了段落结构。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1936年12月12日,中国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当天早晨,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打电话给当时处在陕北的中共中央,请求中共派代表团去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捉蒋后出现的事宜。他们特别希望派周恩来副主席作为团长。为了表达张、杨两将军深切盼望中共代表团能早日到达的心愿,他们还提议可派飞机去延安接送代表团。
在周恩来同志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张、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但张学良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对蒋介石阴险毒辣的认识不足,对蒋的背信弃义缺乏警惕,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1936年12月25日下午3点多钟,在没有通知周恩来,没有与杨虎城商量的情况下,张学良陪同蒋介石夫妇飞离了西安。
1961年12月12日,周恩来同志亲自邀请在北京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参加当年西安事变的诸位同志,在北京饭店举行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招待会。张学良的四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因当时台湾国民党反动派发表了经过篡改的《张学良西安忏悔录》,情不可抑,激动万分,在给周恩来同志敬酒时,泣不成声。周恩来同志感怀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不幸遭遇,热泪潸潸而下。
正是因为周恩来有了这样的伟大胸襟,张学良、宋庆龄、沈钧儒,张治中、郭沫若、马寅初、邹韬奋、李四光、徐悲鸿、老舍、齐白石、于佑任、程思远、陈沂等党内外知名人士都是周恩来的知心朋友。
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爱心去打动你的朋友,你就会有人生中最丰富的财富,而你的人生也会在这种交际中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成功。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我会尽力为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