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哲,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至今任上海鸿慈儿童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历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助教、讲师、副教授,1955年起任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金哲教授在小儿感染、创伤、急腹症方面有很高造诣。学术论文达150篇以上,主编和参加编写各类大型医学著作20余本,为亚洲小儿外科学会执行理事,美国《儿外科杂志》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顾问,还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好的儿科医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炼出来的。什么样的医生才算是好的儿科医生呢。我认为八个字可以概括:孩子愿找,妈妈放心。在儿科病房,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妈妈不在时,某个孩子拉着某个医生或护士的衣襟,跟着她跑来跑去。或者某位妈妈去找某个医生询问病情,满脸的虔诚。这样的医生往往医术高明,平易近人,既受到孩子的喜欢又受到家长的信任。这就是一位好的儿科医生。
遗憾的是现在这样的儿科医生还是太少,甚至“白衣天使”在儿科已被严重扭曲。我下乡医疗时,听到妈妈吓唬孩子说:“别哭啦,再哭大夫来啦。”这让人感到很尴尬和难过。因为在过去,妈妈吓唬孩子会说:“再哭大马猴来了!”不知道何时医生代替了“马猴”,在孩子心中成了恐怖、吓人的形象。而平时家长跟医生说话也总是小心冀冀甚至有的只是交代公事,多一句都不敢说。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医生和患者没有好的沟通,导致患者觉得和医生之间有距离。而良好的沟通是提升医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沟通其实就是交朋友。40年代《克氏外科学》第一版的扉页就大字印着:“先交朋友后做手术”。交朋友的方法就是向病人和家属讲病。如果儿科医生肯花时间和家长谈心,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讲解患儿的病情从病因病理到临床疗法与预后,面带微笑语言清晰,诚恳关心肯定能和患儿家长成为朋友甚至成为他们的家庭医药顾问。当然这要花时间,费脑筋,甚至挤出一些医疗科研精力。但这是儿科医生的神圣任务,做到这一点就会受到患者的欢迎。当然,仅仅是文流还不够好的儿科医生,还要从以下三方面修炼自己:品德修养、行为修养、技术修养。
品德修养。儿科医生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四个字:爱、敬、谦、诚。对病人要爱,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谦逊地对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诚实地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具备这样的品德修养,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行为修养。儿科医生的行为修养要求严谨细致、热情周到、耐心倾听、体贴关怀。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关注患儿的心理需求;用温暖的语言和行动安慰患儿及其家长;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关注患儿的生活起居和营养状况;及时与家长沟通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
技术修养。儿科医生的技术修养要求熟练掌握基本临床技能和操作方法;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常用的药物和器械的使用;掌握紧急救治技巧和措施;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成为一名好的儿科医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修炼和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愿意找你看病,让妈妈放心把孩子交给你治疗。
您好,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行为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如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保密患者信息等。此外,医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儿科医生的品德需要通过文明的行为向患者和家长展示。行为修养总结起来就是:言必信,行必果,风必正,貌必亲。
首先,言必信意味着答应患者的事情必须按时实现,无论原因如何,都不能失信。当面道歉并对小孩子本身也要关注。医生不能随意修改医嘱,否则会让病人失去信任。与病人交流时,特别是关键信息,需要慎重考虑后再表达,避免轻率行事。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把该说的都说明白。
其次,行必果。特别是在给小孩进行任何操作时,要稳重、熟练、快捷,负责任且勇于承担风险。儿科医生还需要熟练掌握抱孩子换尿布、穿脱衣服、喂水、接小便、擦屁股等基本技能,这样家长才会相信你是“老内行”。至于医疗技术操作,更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例如查肛门,必须按照成人常规膝胸俯卧位改为仰卧截石位,由母亲或助手握住孩子的两腿,弯曲后压向胸部,把肛门暴露向上。检查完毕后,拔手指时先用另一手持手纸盖住肛门,以防大便喷出,顺便把肛门擦净。这样熟练利落的步骤才显示出你是行家里手。
再者,风必正。医生在人们眼中都应该是和蔼可亲、高尚的。一切言行都不能越出伦理道德之外。对于小孩来说,更是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此外,交朋友和拉关系要严格区分,行医中文朋友是为了争取家长合作治病,而不是为个人私利。
最后,貌必亲。有的孩子见到某个大夫就哭,见到某个护士就怕,而家长也不愿意和这样的大夫和护士说话。这都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儿科医生必须要面目可亲,微笑服务,容颜外表也要有适当的修饰。首先穿着得整齐、整洁。当然不是说你得穿得多漂亮,起码得讲卫生。摸孩子前洗手,要举止文明不要绷着脸。否则会让人家讨厌。
技术修养方面,你需要治好病,病人才需要你。对技术精益求精也是医德的主要内容。要提高技术修养就要不断读书、练功、进行科研与交流。读书方面要有一本固定参考书,所谓的“看家书”或“肘后书”。这本书应该是你的良师益友,帮助你在医学道路上不断进步。
《实用内科学》、《实用儿科学》、《黄家驯外科学》等专业巨著是一本比较全面的参考书,值得定期修订和再版。作为医生,我们应该经常翻阅这些书籍,遇到看不懂的病症时可以查阅多个可能的诊断。即使对某些疾病的了解不够详细或准确,也应该查证一下。在看完病人后,立即进行系统复查,这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通过反复翻阅这些常用的部分,我们甚至可以记住书中的页数,将其放在肘后随时查看,以确保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少犯错误。
此外,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手术学和解剖学也是必备的参考书。最好在手术前都翻一翻,对每一步都要负责。医学发展迅速,教科书修订再快也赶不上时代,所以我们必须随时关注杂志。至少要订阅一两本必看的杂志,每期都不能缺。站在书架前一个小时就能看完全部目录和有兴趣的文摘,需要全文阅读的就等有时间再细读,认为有用的留下索引备查。
练功方面,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技术是基本功。无论从事哪个医学专业,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巧。同时,临时协助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护理孩子的技术,更是最基础的基本功。我们要努力熟练到具有艺术水平,不仅做得到位,还要让患者感觉舒适。
科研与交流方面,医学总是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所谓“良药苦口”,即使是成年人吃药也常常感到勉强,而开刀带来的心理冲击更要大很多。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很多病是无法治愈的。然而,有些医生似乎已经麻木不仁。相反,医德高尚、勇于负责的医生会不断追求技术上精益求精,关心病人的需求。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科研。问题可以大小不一、难易程度不同,但只要能应用于人,就需要找根据、做实验、获得可试用的条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应该写出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或在会议上交流。医生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都是依赖于杂志和学会活动的。医生晋升的要求中有论文这一项,也希望我们不要只满足于遵循别人做过的常规,成为“二手医生”。至少也要全力以赴,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我们常说,孩子是天使,他们的纯净和天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而一个好的儿科医生则是天使的守护神。作为儿科医生,我们肯定不希望看到孩子生病时痛苦无助的眼神。因此,让我们努力修炼自己,让每个孩子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