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催眠一直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长期被过度渲染。实际上,它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那么,催眠到底是不是那么神奇?它究竟凭借什么来控制人的状态?它是否真的能指使他人从事非法活动?它真的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神乎其神”吗?记者亲自体验,为您揭开这一奥秘。

催眠场所:找不到任何神秘迹象

10日上午,记者来到海南省海口市龙华路一家心理咨询室。海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海南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岳筱雯表示,如果这家咨询室挂牌,很多人会有顾忌,怕别人误以为心理有问题。

在心理咨询室内,找不到任何神秘的迹象。没有先进的脑波显示仪器,只有几张软沙发,布置得相当温馨。墙壁上贴着暖色调的贴纸,挂着抽象油画,甚至还摆放着不少的沙盘。岳筱雯说,实施催眠术,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闭上眼睛,放松,感觉到你手上手表秒针的‘滴答’声音,发挥你最大的想象,仿佛你不在这个房间,而是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光着脚,体会脚踩在海滩的真实触感,海水轻拍着你的脚面。而后你看到前面有个苹果,走过去,看清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告诉我......”岳筱雯解释道。

在实施催眠之前,要先对记者进行暗示效果测试。经过开头的测试后,岳筱雯表示,记者可以想象出大海、苹果的样子和颜色等,想象力丰富,自我暗示能力可以。她告诉记者,有的人无法用意念想象某些场景,那么则不适合进行催眠治疗。

体验催眠:记者被催眠意识却清醒

岳筱雯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后,开始让记者用最舒适的姿势躺在沙发上。记者发现,她没有使用任何道具,仅靠语言引导。

“慢慢的,慢慢的,看着我,放松,现在,开始闭上眼睛......”记者跟随引导词,配合着她的言语,进行肢体放松。

“现在你眼睛深处是一片蓝色的天空,想象着自己躺在软绵绵的云中,随着云彩在飘动......”尽管记者在催眠师的引导下已经感到昏昏欲睡,但意识依然非常清醒。

催眠术是一种运用心理暗示和受术者潜意识沟通的技术,它可以帮助人们戒除不良习惯、缓解焦虑、减轻疼痛等。催眠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神秘,所谓催眠就是催眠师用引导、暗示的手法使被催眠者抛开杂念,直接与最真实的自我进行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放下戒备、与催眠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能否进入催眠状态以及进入催眠状态深浅的重要因素之一。

岳筱雯解释,这是因为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年少时,自尊心受挫的强烈刺激已经深深镌刻在潜意识里。

岳筱雯表示,催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每天都在发生,每个人每天其实都在接受催眠。例如,有人失眠时会学着数羊,逐渐陷入自我催眠状态;不少女性认为戴上某种胸衣就能快速达到丰胸效果,实际上这是被虚假广告集体催眠的结果;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偷喝过酒,被他妈妈灌输喝酒影响记忆力的概念,以后每次考试不好就认为是因为喝过那次酒,这小孩子就这样被他妈妈催眠了。

岳筱雯告诉记者,催眠术通常指在完全自愿的条件下,由催眠师采用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法而引起的睡眠状态,这种睡眠状态与普通睡眠不同,相当于一种梦幻状态或恍惚状态。此外,个人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实施自我催眠,以消除失眠、多梦等问题。

关于催眠过程中是否会被诱导说出秘密或从事非法事情,岳筱雯解释说,催眠分为“浅度催眠、中度催眠、深度催眠”三种。浅度催眠是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人处于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游离阶段;中度催眠时,人的意识逐渐丧失,开始很难抗拒一些东西;而深度催眠则是让人彻底进入潜意识。但催眠的前提是被催眠者和催眠师双方存在信任和配合原则。如果被催眠者对催眠目的主观上十分排斥,整个催眠就会无法进行。此外,人的内心中有保护隐私的本能,一旦催眠师问起受术者的隐私,受术者很快就能醒来。

岳筱雯表示:“想指使被催眠者从事非法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她认为,没有办法在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后下达指令让其做违反个人意愿、违背道德的事情,因为催眠是将人们的精力和意识聚集起来,不是昏迷状态也不是睡眠状态,所以根本不能像电影里那样控制人的精神。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催眠师,岳筱雯表示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并具备高超的职业操守。她所开设的催眠师培训班不仅要求学员通过考试,还更加注重对学员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