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第二季度,策略报告《站在经济周期的大拐点》、《中国二次去库存分析及配置策略》的完成强化了我们对经济周期波动中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理解。随着市场对这一转型的关注增加,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理解和预测二次去库存之后的经济走向,特别是如何从新的起点出发。
大拐点后:二次去库存的时间、产业链和底部
2010年的第二季度标志着经济周期的一个转折点,而紧随其后的二次去库存则源自对未来预期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价格上,随后转变为数量上的变化,进一步到投资品、半投资品再到消费品。有效的底部形成需要显著的价格下跌作为支持,预计这一底部大约在明年第一季度形成。
周期转换:混沌期、主动型库存重建和市场特征
在经历了一轮明显的库存下降后,市场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的阶段,即所谓的“混沌期”。在这个期间,市场的主导力量可能来自于企业自身对于库存管理的策略调整,以及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的选择。此外,市场特征也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如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更加谨慎,而对于长期增长潜力的认可度提高。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二次去库存的进程及其对产业链的影响,同时评估市场在经历短期震荡后可能展现出的新特征。这些观察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在二次去库存达到底部后,市场经历了一个约 1-2 个季度的不确定性阶段,随后将进入主动型库存重建期。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投资顺序为部分接近新增长动力的投资品行业,如消费和消费品行业则相对较慢。在这个转换期中,股票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与实体经济表现一致。
随着经济从短周期向中周期过渡,市场表现出结构性特征,私人投资开始呈现结构性增长,设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各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发生变化,但这种转变需要时间来确认。尽管在 2011 年上半年看不到基于新增长的经济景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触底。
市场在非系统性机会下展现出结构性反弹。尽管下半年处于二次去库存阶段,市场提前反映了经济触底的情况,这是对二次去库存和经济转型风险的集中反映。随后的反弹并非单纯的第二轮库存周期映射,而是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方向,这导致了反弹是结构性的且难以发展成为反转。
在市场显性初期,系统的系统性风险依然有待释放。估值压力较大的大盘股和下游消费类行业(如食品饮料、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值得关注。进入三季度末前后,在被动型库存周期向主动型库存周期转换的预期下,投资品以及与经济增长动力相近的行业具有更好的机会。然而,重化工业的表现可能相对有限。
市场在新均衡之后进入对中国经济中周期波动预期下的布局式投资阶段,重点关注产业升级下的相关行业和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