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戏剧舞台上的精品力作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1. 话剧《屈原》:这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灿烂一章。郭沫若创作的话剧《屈原》在国泰大剧院曾连演22场。
2. 川剧《金子》:《金子》是重庆市川剧1996年院根据曹禺名著《原野》改编的传统剧目,它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调整,以金子的情仇爱恨为主线,将原先的“复仇戏”改编成一部“内心戏”,突出了金子身处漩涡中复杂的内心冲突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唱词很有四川味道,念白又都是四川话,还采用了川剧的变脸、帮腔等独特的表现手段,具有浓烈的川剧特色。
3. 《红楼梦》:由重庆市川剧院演出的大型昆曲《红楼梦》于2016年首演。
《三峡人家》是重庆方言话剧,讲述了三峡地区改革开放后,农民工进城并与城里人相互融合的过程。该剧以群像戏结构方式,将众多鲜活的人物和趣味盎然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徐徐展开了一幅三峡地区当代人情风貌的长卷,热情讴歌了在农民工进城的历史进程中,普通人民思想情感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该剧自2008年12月演出以来,先后在三峡库区和全国各地演出200余场。该剧荣获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2010年获得第六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2013年成功入选文化部、财政部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
《花木兰》是重庆杂技艺术团主打品牌节目——杂技剧,跳出历史真实、人物关系和情节交代的桎梏,将花木兰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把杂技与舞蹈、中国功夫和皮影等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为杂技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该剧创作之初就定位于走国际市场,在剧情剪裁、舞台呈现、服装造型等方面作了大量适合国外观众欣赏习惯的探索,力争打破文化差异的壁垒。自诞生以来累计演出2000多场,创造了中国杂技在海外演出场次的最高记录,在美国、欧洲等地拥有大量粉丝和超强的市场号召力 。
《巫山神女》是一部大型歌剧,以长江三峡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神女峰”为创作背景,编织了一个极其浪漫美丽的故事:一块阻挡峡江急流的险礁在爱与泪的交织中自毁其身,化为受人敬仰的神女。剧中刻画了巫山神女、青年船工水旺等一系列感人的艺术形象,着力弘扬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勇于抗争、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展示了爱情与生命的壮丽。
该剧是重庆歌剧发展历程中第一部建立在重庆本土音乐基调上的大型浪漫主义原创歌剧,音乐创作十分成熟,可以堪称重庆歌剧的里程碑。该剧曾于1997年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文华音乐奖;1998年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移民金大花》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高昂的艺术激情迅速反映了当时尚正在进行中的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的现实生活。热情讴歌了广大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爱国家的三峡移民精神。该剧既有动心动情的正剧色彩,又有恢谐幽默的喜剧风格。该剧2007年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06-07年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强剧目”;2008年获“重庆市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在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及全国各地演出300余场,行程2万多公里,观众达30余万人次。
《月光下的水仙》是重庆市曲艺团专为冲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而特别打造的革命史题材的经典巨作。该剧着力曲艺艺术的本体改革,充分发挥各曲种优长,挖掘濒临失传曲种,运用各种舞台手段,融入现代意识,给传统的表演形式注入新的活力。该剧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而且还具备了很高的文献价值。
芭蕾舞剧版《死水微澜》是重庆芭蕾舞团继《追寻香格里拉》之后又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剧目。2017年8月,这部描绘百年前川渝地区乡土风情的文艺经典首次以芭蕾舞剧的形式搬上舞台。
《又到满山红叶时》是长江重庆航道局以川江一线航道职工的工作生活为故事原型,与全国总工会联手组织创作的优秀文化精品力作,被誉为80年代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的姊妹篇。该剧以川江一线航道职工的工作生活为故事原型组织剧本创作,讲述新老两代航道人坚守理想信念,在长江数字航道试运行倒计时一百天里发生的感人故事,将巴渝文化和壮丽的三峡、美丽的三峡红叶通过舞台艺术呈现 。
现代川剧《江姐》是一部由重庆市川剧院倾力打造的现代川剧。该剧集结了国内优秀的主创团队,除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三次获得者沈铁梅领衔主演“江姐”外,大汉奸甫志高、沈养斋也分别由梅花奖获得者孙勇波、胡瑜斌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