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海报

这部歌舞爱情片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艾玛·斯通、瑞恩·高斯林主演,讲述了发生在洛杉矶的一则爱情故事。女主角米娅是一个怀揣着演员梦想的咖啡屋职员,在一个夜晚和男主角塞巴斯汀——一个落魄潦倒的爵士音乐人邂逅,她听着他演奏着原创爵士乐,这一面之缘成为了一段爱情的开始。在一次聚会上两人再次不期而遇,他们漫步在洛杉矶撩人的夜色下,在一段优美的踢踏舞中互生情愫。在一次次的约会中,米娅逐渐喜欢上了爵士乐,而塞巴斯汀也不断鼓励着米娅去追寻自己的演艺事业。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互相扶持慰藉,共同追求毕生的梦想。然而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考验着两人的内心和他们的爱情。五年后,米娅成为了影星,有了自己的家庭,塞巴斯汀也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爵士乐俱乐部,两人在俱乐部里再一次相遇,再一次四目相对、心神交接,却只能给对方留下回忆与憧憬,给自己留下黯然与无奈。

影片用春夏秋冬四季来阶段性地展开这个故事,冬的含蓄,春的萌动,夏的热烈,秋的伤感(原文用的是fall而不是autumn),给原本可能沦为平淡的故事宕开波澜。同时影片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两人的爱情从两人相逢开始,在一人幻想中结束,镜头引导叙事自由地游走,赋予这部影片独特的浪漫感。

二人熟知于一段踢踏舞

歌舞片作为一大类型电影,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重要特征,是其讲究声音与画面、时间与空间、人物与情景的高度统合,热爱爵士乐的导演查泽雷自然深谙此道。一旦音乐响起就绝不会有剪辑切镜,声画的同步性与时空的连续性如此保持下来,使观众获得歌舞视听享受,而这也正是歌舞片对场面调度有着高要求的原因。查泽雷在表现两人之间和歌舞之间的互动之时,会运用快速横摇来代替切镜——这似乎算他的一个个人标识(《爆裂鼓手》高潮部分鼓手内曼和导师弗莱彻的互动;《爱乐之城》爵士俱乐部里塞巴斯汀与米娅的互动)——在避免硬切对连续性的破坏时,也展现了声音的穿梭,乐声的过渡停顿配上飞速流动的模糊光影,似乎是一种可视的声音,让观众耳目皆不暇接。舞蹈与音乐风格多变,从热烈放浪到柔和舒缓,从激昂慷慨到抒情内敛,并且与主人公的内心相契合,让音乐和舞蹈成为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外化,更加的具体可感,更加的移精摇神。观众随着他们的心情上下起伏,或许不失为一种体验恋爱的方式。

在人物内心独白的处理上,查泽雷喜欢用息屏和人物淡出,孤立凸显,再用推轨和环绕镜头让我们去体察他的内心。影片中有关爱情的舞蹈片段都是那么的不可方物,像那淡紫色夜幕下的踢踏舞、那直入云际的与星辰共舞、那在巴黎河畔倒映下的星月夜的翩翩然,甚至带有超现实色彩,将爱情带给人的炽烈的情感和唯美的想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最后一段米娅的憧憬剪接,给人至高的精神享受,场景、风格、色调的不断切换,米娅的思绪也在不停的翻飞,可是一切都止于那架钢琴的最后一个音符,灯光渐渐亮起,让多少人为之心碎。

导演查泽雷在这部电影里面细心地安插了33部电影的经典画面,比如《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等等,致敬了许多1950s好莱坞制片厂黄金时代的歌舞片经典,影片中圈入圈出的切镜、胶片电影放映的常见事故以及影片最后的“the end”,让人们怀想起了老电影的特有韵味。有趣的是导演估计到会有许多人不吃这一套,米娅和塞巴斯汀的对白或许说出了导演的看法——米娅:他们说我这部话剧很怀旧,不合他们的口味(已经不记得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塞巴斯汀:Fuck them off!

影片包揽了金球奖七个奖项,奥斯卡14项提名。尽管只是讲述了一个 boy-meet-girl 类型的简单故事,却因为查泽雷的光影魔术手打造得绮丽无比。两人在相互凝眸之中寻寻觅觅、黯然神伤却也有一种释然——这是很美的一个凝眸。这是一部关于电影、音乐和爱情的电影。故事虽然有些简单却也显得纯粹。一如《爱乐之城》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