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刷屏的热门电影是《我不是药神》。之前听朋友推荐,去百度了一下,发现它定义类型有一点是喜剧,就不想看了。但据说首映第一天就达到了3亿的票房,豆瓣9.0评分,我也凑个热闹昨天跟舍友去看了《我不是药神》。事实证明,还不错,说它喜剧其实也无可非议,是有喜剧情节的。

自我感觉《我不是药神》能这么火的原因是它是第一部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电影,剧情也很透彻,前半段的黑色幽默,后面的写实沉重,像极了韩影,类似于《熔炉》。

《我不是药神》主线就是徐峥扮演的程勇为白血病人带药卖药的事情。只是这个药是来自印度需要走私的违禁药。整个卖药团队五个人:程勇,一家保健品店的老板,但经营惨淡,房租交不起,妻子跟他离了婚,不能给孩子更好的环境,也没钱给老爷子动手术;牧师,心怀善意的教堂老牧师,会英文。经常组织病友祷告;彭浩 ,离家出走到城市打工,沉默暴戾,一言不发但重情重义;吕受益 ,重疾患者。有宝宝;思慧,为了给女儿治病在夜店跳舞的妈妈,也是本市所有白血病群大群主。

吕受益闯入程勇的神油店,给程勇带去了商机,程勇借助思慧群主身份的关系,加上牧师作为和印度联系的纽带,以及彭浩搬运工,一个团队就这样形成。最初程勇的目的就是赚钱,五百进价的药卖五千,其他的人挣了钱也拿了药。这种便宜又好用但是属于违禁药的印度“格列宁”在市场上大批量的出现很快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警方介入调查,在警察调查刚开始没多久,程勇解散小团体金盆洗手,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想进监狱。

就这样过了一年,一年内程勇开了纺织厂小日子过得也不错,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医院里吕受益撕心裂肺的痛喊声给了程勇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最后他的去世促使了程勇的改变。程勇开始继续卖药,五百的进价五百一瓶,没有利润还要搭上走私的运费,现在的他纯粹是为了帮助病人。印度“格列宁”再次出现立马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大批拿到药的病人被抓,面对警察的询问,大家都一言不发。一位老奶奶站出来拉住曹斌说:“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 现在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的人即将被抓,这无疑给这群病人判了死刑。

曹斌是程勇前妻的弟弟,一位尽职尽责的警察。性格刚毅正直,外冷内热。在第一次查印度“格列宁”的时候,他跟局长说这药是好用的,但在楼梯上他劝局长不要查了。尽管良心和职责在他心中纠结,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职责。后来老奶奶向他求情,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跟手下说“放人”,这一次他选择了良心。

然而,程勇储药的货仓还是被举报了。黄毛为维护勇哥开车吸引警力被撞。“他才二十岁,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么错?”医院里,程勇问曹斌。在机场的时候,曹斌对程勇说:“咱哥俩找地方喝一杯?”我想这时候曹斌已经知道程勇的身份,想要提醒他什么。可是程勇匆匆走了,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结果当晚就被抓了。

我忘不了程勇从吕受益家出来的时候狭窄的走廊里挤满的那一群为他送最后一路的人,他们每个人脸上那一双双渴求生命渴求希望的眼睛;我忘不了程勇在被抓的前一秒还在帮群主用车拦警察让他们赶快跑;我也忘不了程勇被押送时马路两旁的病友为他送行致敬。

从五千一瓶到五百一瓶,再到最后赔上一千五卖五百一瓶,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到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最后入狱。他的良知被唤醒,战胜了被抓的恐惧,就算被审判,他也只是平静地说:“我看着他们难受。”

我好怕看到他被判十年二十年,他是在救人啊。最终结果是有期徒刑五年,看到这里我松了口气。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儿童法案》,书中的主人公法官面临一个抉择:是否应该强迫一位未满18岁、拒绝接受输血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活下去?因为本身的宗教信仰,小男孩及其家人都拒绝接受血液治疗,这也就意味着放弃小男孩的生命。最终法官的判决是允许医院对小男孩进行输血治疗,小男孩活下来了,但结局却不是很好。

法理与情理一直是难以权衡的问题。个人认为,法大于情但是法亦留情,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去评论如何做才是对的,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程勇出狱的时候,曹斌去接他,说了同样的一句:“咱哥俩找地方喝一杯?”这一次程勇没有拒绝。“别卖药了啊,格列宁纳入医保啦,没人买印度药啦。”“纳入医保了?哦,那挺好。”第一次程勇为了给群主送药拒绝了曹斌的邀约,这一次他接受了邀约也没有人需要他的药了。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虽然它没有让我失望,但我不会对其涉及的现实问题发表评论。影片的豆瓣评分为9.0,这说明了它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与此相比,韩国电影《熔炉》的影响更为深远。这部电影促使韩国政府出台了“熔炉法案”,以保护弱势群体免受性侵犯之苦。而近年来,《我不是药神》中反映的一些现象也已经得到了改善,医疗改革的措施使得许多药物纳入了医保体系,这足以说明该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引发的思考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