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禅寺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北宋时称宝陀观音寺,后屡兴屡废。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太监张千来山扩建宝陀观音寺于灵鹫峰下,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康熙八年(1669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普陀,该寺除大殿未毁外,其余均无存。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扩建殿堂及用房,寺庙规模处于最大时期 。
现在的普济禅寺占地三万七千多平方米,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计231间,建筑面积为11400平方米。在普济禅寺前有一个建于明朝、面积约为15亩的莲花池,名为“海印池”或“放生池”。池上建有三座桥,中间的一座桥北接普济寺正门,南接御碑亭。御碑亭中有雍正皇帝书写的御碑一方,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海印池旁还立有元朝时修建的“多宝塔”,高32米,共六层。上面三层塔身,每面都刻有一尊呈跏趺坐式的佛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