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拍。”看到记者拿相机对准自己,姜栋轻轻吐出两个字,强忍泪水。

“我没有后悔过,难是难了些,但大伙儿都守在这里,就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关。”说到这儿,姜栋扭头看着门外,泪珠从脸上滑落下来。

门外,重重叠叠的大山挡住了视线,那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位于横断山中的隧道工地,左下角为澜沧江。唐克军摄

大山之中,澜沧江畔,一座14.5公里长的铁路隧道,来自中国中铁一局四公司的姜栋和兄弟们苦战了9年,正洞还差4公里多、平导还差3公里多才能贯通。他们有一个约定,掌子面贯通时,大家不见不散。26个月,156米澜沧江在横断山中奔腾南下。 唐克军 摄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是全世界最复杂、险峻的山系。山在这里一改自西向东的惯例,齐刷刷由北向南横贯而下,阻断东西方向的交通,故名“横断山”。历史上,人类在此开辟的每一条路都付出了沉重代价。1938年修筑的滇缅公路有着“血路”之称,修筑过程中几乎每一尺公路上都凝结着鲜血,而半个世纪之前修筑成昆铁路时,一千多名铁道兵埋骨青山。

“放在20年前,这样的项目想都不敢想。”中铁一局四公司纪委书记游宏生说,成昆铁路实际上只是从横断山边缘擦过去,而330公里长的大瑞铁路是穿越横断山脉的第一条铁路。

大瑞铁路共有40多座隧道,其中14.5公里长的大柱山隧道2008年开工至今9年仍未贯通,刷新了铁路历史,被称为中国前所未有的最难掘进的一条隧道。工人在水中喷射混凝土。

在隧道挖掘面——掌子面上,涌水、突泥,是施工人员最害怕的情况。中国有很多难开掘的隧道,突泥涌水不少见。而在大柱山隧道里,灾害成了日常。90%的时段,人们都在和突然涌出的大水和泥浆作战。

大柱山隧道进口平导燕子窝断层掌子面突泥涌水,大量泥砂夹杂孤石瞬间铺满隧道。程瑞负责隧道进口的施工,他曾近距离拍摄过一次突泥:掌子面出现一个小溃洞,流出泥、砂、石砾的混合物,一块大石头挡住溃洞,但很快也落下来,溃洞越来越大。最后,泥石流充满了掌子面前的几十米隧道,葬送了他们几个月的辛苦成果。

大柱山隧道进口平导燕子窝断层突泥涌水,洞口瞬间成为汪洋。

“这次涌水,从去年9月至今隧道只前进了20米左右,每小时近3000立方米的水量,根本无法施工,打隧道没有进尺,说什么都没有用。”程瑞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幸运的是,2008年开工至今没有人员伤亡报告。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付出代价。这次的代价是时间。

大柱山隧道位于澜沧江西岸,是云桂铁路的一部分。隧道内涌水的原因是因为地质情况复杂,目前已有1.5亿立方米的水流量。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涌水、高温等。他们不得不穿着裤衩干活,隔十几分钟就拉起水管从头到脚浇水。即使这样,一个班也只能撑两个小时。

此外,由于掌子面比洞口低,水不能自己流出,只能反坡排水。反坡排水不仅危险大,而且资金投入也很大,项目部建了5座抽水站,40台大水泵接力,才把水从掌子面排到隧道外面。

“水深”和“火热”,仅是众多难题中的两个。大柱山隧道一路穿过30多种围岩,几米范围内可能存在多种地质。“岩石里可能藏着一条河,也可能是泥石流沟,还有可能是瓦斯、辐射、软弱围岩,稍有不慎就是灾难。”项目总工程师刘昕华说。

“如果围岩好,能够快速掘进,我的心情就跟中彩票一样。”程瑞说,“如果围岩差,几个月都进不了一步,心情就很糟糕,绝望。”

“在项目上,大家彼此有句祝福的话:祝你围岩好!”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张斌说。

约定不见不散。技术人员在掌子面商讨施工方案 。史飞龙 摄

“9年了,有些人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这里,恋爱,结婚,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但是职位没有多大变化,要是放在其他项目,早该当时中层干部甚至副经理、经理了。”姜栋说,“当然也走了很多人。但留下来的人都准备坚守到最后。”

1992年出生的吴浩就是其一。“跟我回家吧,咱家不缺这点工资!”去年,吴浩父亲从陕西渭南辗转来到项目所在地云南保山,在条件简陋的宿舍门口,他拽着吴昊的胳膊往外拖,怎么也拖不动。

问起为什么不走?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姜栋。“姜哥把我们当亲兄弟,他在我们就在。”

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经理姜栋。 史飞龙 摄

“其实原因不在我。”姜栋顿了顿说:“一件事情没有干完怎么能走?中途走了以后怎么有脸跟别人或者自己的孩子说呢?”

姜栋说:“我们早就约好了,掌子面贯通时大家不见不散!”

截至5月31日,大柱山隧道正洞开累完成了10033米,平导掘进已经突破11000米正在通过最后一个叫“一井水”的断层。按照这个进度,大瑞铁路有望在2021年开通运营。

云南省保山市,大瑞铁路部分桥梁工程已近完工。唐克军 摄届时火车只需7分钟就能穿越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7分多钟的畅通姜栋和他的兄弟付出了13年的青春

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全长14484米,设置“两横一平”,隧道最大埋深为995米。隧道洞内纵坡设计为“人”字坡,除出口段2750米为3‰上坡外,其他最大纵坡23.5‰。大柱山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三高四活跃”的特点,存在断层破碎带6条(总长1200米,其中水寨断层640米)、岩溶及岩溶水、暗河、溶洞等岩溶形态、高地应力引起的岩爆和软岩大变形、放射性(1600米)、高地热(39°C)等不良地质。施工中易遇到突水、突泥和围岩失稳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有强岩溶水以及部分断层带(尤其是有夹泥破碎带的正断层),易产生较大规模的突水、突泥段(3210米,最大涌水量为120000米3/d)。在隧道洞身通过的各级围岩,岩质较硬,性脆,特别是地处硬质岩的应力聚集带,聚集了较大的应力,施工中易出现岩爆现象。此外,隧道穿越1.27公里的煤系地层,含有瓦斯气体 。

大柱山隧道进口在施工中,先后顺利通过平导燕子窝断层、正洞燕子窝断层及平导水寨断层。其中,平导燕子窝断层施工难度最大,耗时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