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让我深感触动的电影,它既是对战争进行反思的作品,也是探讨人性的佳作。尽管评分并不高,但在我看来,它依然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事实上,它已经超越了“动作片”的范畴和层次,如果可以的话,它应该被视为“剧情动作片”。
在此,我想强调的是:我不想涉及到任何政治因素,我只关注电影本身。同时,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正和谅解。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因战争而受伤害的“老兵”之间的一段恩怨故事。因为是简评,我只是将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影片中出现了一本书,名为《丧钟为谁而鸣》,出自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之手,后被改编成电影《战地钟声》。海明威的几部经典作品中都带有明显的反战思想。尤其是这部作品,更是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人性。
本杰明-福德(罗伯特德尼罗)隐居在山林之中,这往往意味着他在逃避着什么。他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尽管因为这场战争他对战争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是亲身经历过后的感悟,但在他内心深处,他依然是一个天生的“杀手”。正如他的仇家科瓦克(约翰屈伏塔)所说,他们其实是一样的人。他只是试图用另一种方式赎罪和解脱,成为了一个动物观察者(也许还是保护者),但这种方式并未起到多大作用,他仍然在忍受内心的煎熬,或许更准确地说是愧疚,这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家庭生活,他与儿子的关系。他并没有真正、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直到他的“另一半”出现,经过一场残酷血腥的“战争”之后,通过对方,他们彼此发现并认识了自己。因此,一方面化解了积累了十八年的仇恨,另一方面,也从此使他心底深处的“战争迷雾”消散,使他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变化。过上了他曾经渴望过的真正安宁的日子。
“逃避”永远无法解决问题,只会暂时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因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正如片中所提及的“因果报应”,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十八年前萦绕在他们心头的那场噩梦,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从未消散。最终,在一场大雨中,他们意外重逢!人生何处不相逢......
在影片即将结束时,尽管两人是以战争的方式收场,但真正解决问题的却是一场真诚的对话。当他们从战争的状态转变,坐下来进行对话,给予彼此一个倾听的机会时,他们才发现对方身上有另一个自己,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这种理解和尊重使得原本难以化解的仇恨之火逐渐熄灭。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柔软的地方,即使是对冷酷无情的人也是如此。
最后,我想引用鲁迅大师的一句诗来结束这篇文章:“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句诗表达了经过磨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依然存在,只要能够真诚地面对彼此,就能化解过去的恩怨。这部影片以及鲁迅大师的诗句都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和敌对时,我们应该努力寻求理解和沟通,以实现真正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