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广东卫视“活力剧场”播出。该剧由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人主演,讲述我国西部某地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导演白永成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畅谈《一个都不能少》的创作故事和他的“农村扶贫三部曲”。

《苦乐村官》的成功,催生《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少》是继《苦乐村官》之后,白永成创作的第二部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此之前,《都市情话》《秦香莲》《大案组》等都市剧和古装剧占据了白永成的创作主流。然而对于农村,白永成心里一直有一份情结:“我从小在西北长大,很小就在剧团一起‘送文化下乡’,跟着大人不停地在祖国最穷的地方到处演出。”

机缘巧合,一部舞台剧唤醒了白永成心底的农村情节:“《苦乐村官》最初是我的同学、编剧曹锐写的一部包含有秦腔元素的舞台剧。我看了觉得剧本非常有生活气息——一部农村脱贫的戏,能把人物塑造得那么丰满。”有了扎实的剧本打底,《苦乐村官》的创作过程很顺利。该剧在央视八套播出后,创下了该频道八年以来的农村戏收视之最。这让白永成颇感意外,也给了他创作《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陕西西安著名的致富样板村——袁家村。

“这个村子按照文化旅游的思维重新规划和打造,村里酒吧、戏台、茶馆、创意空间应有尽有,每天的游客乌泱乌泱的,非常有活力。当时,我们就决定,《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创作。为了体验生活找感觉,我去了袁家村大概有二十多次,编剧曹锐大概去了有五十多次。”

故事主体定了,但情节和表现形式还是让白永成颇为头疼:“去年三四月时,我一度想放弃——剧本没什么新意,感觉自己像在炒冷饭。当时我跟曹锐说:‘再找不到点,这个戏我不拍了。’”一筹莫展的时候,白永成从讲述“两村合并”的舞台剧《大树西迁》中找到了灵感:“两村合并相当于把一只‘肥猫’和一只‘瘦猫’关在一起,让二者起化学反应,我觉得这是有戏剧性和看点的。”

剧情与同名电影无关,主演被误认为村民。

白永成表示,电视剧“撞名”张艺谋的老电影,是因为剧名的出处是脱贫攻坚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克难前行,真正做到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而故事和剧情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没有任何关系。为了让视听语言和画面风格更加讲究,白永成将原定的拍摄地点从西安袁家庄迁到了甘肃张掖。他希望《一个都不能少》的画面能自带美学特征,镜头上能够有豪迈、苍凉的感觉。黄品沅加盟饰演村支书赵百川,让不少观众觉得惊喜和亲切。白永成表示,自己邀请黄品沅正是看中了他在《人民的名义》中的表现。看完剧本后,黄品沅也特别喜欢,双方一拍即合。但白永成仍有担心:“我还是怕他演得不接地气。整个拍摄过程中,我都不许他化妆,脸上一点油彩都不能有,必须晒得黑黑的。黄老师果然天天去晒太阳。”最终,晒得黝黑的黄品沅在拍摄“千鼓齐鸣”那场戏的休息间隙被群演领队误认为前来客串的村民。白永成总结:“赵百川这个人物塑造得有起伏,既内敛也有迸发,黄品沅掌握得非常好。”

白永成还表示希望邀请明星加入农村剧的拍摄:“一些流量明星对农村戏有偏见,不想演农村戏,但我估计今年之后他们就会改变想法。其实不管是航天、铁路题材还是农村题材,关键还是一剧之本——故事要写得扎实漂亮。”

扶贫剧的拍摄不仅能从精神上、宣传上为农村发展出力,还能给拍摄地带去实实在在的助益。比如《苦乐村官》是在甘肃天水红崖村拍摄的。得益于剧组无意间的倡导和普及,电视剧拍摄完毕后,红崖村的厕所跟猪圈已逐渐分离。“当地的厕所文化提升了,这也算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为农村发展做的一件实在小事。”白永成说。

《苦乐村官》意外地为当地带来了“带货”的效果:“红崖村出产的崖蜜在《苦乐村官》播出后迅速售罄,现在基本买不到。”白永成透露,他的“农村扶贫三部曲”最终章暂定名为《美丽的乡村》,目前已进入剧本最后调整阶段。

对于最终章的创作,白永成表示:“虽然难度很大,但我认为破局的可能性很大。这三部曲是循序渐进的:第一部《苦乐村官》讲述的是扶贫攻坚的故事;第二部《一个都不能少》讲述了脱贫攻坚的胜利;第三部,我们要讲述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故事。”

由于工作原因,白永成最近频繁来广东,这里的特色乡村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说:“现在漂亮的农村太多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乡村。最近,我参观了琶洲村和猎德村,那里有展览会馆、洲际酒店,同时保留了乡村的牌坊。这些特色乡村都有可以挖掘的故事:村民住到高楼大厦里,乡土人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婆婆媳妇小姑又将如何相处?......这些都可能成为我接下来创作的题材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