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隔壁屁桃娘。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在双减政策刚出来的时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我想通过这部电影来谈谈双减政策对家长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这种焦虑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背景。《小孩不笨》是一部2002年上映的新加坡电影,曾经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放过一段时间。故事讲述了三个小学渣——文福、国彬和泰瑞——在分流考试后被分到了EM3班级,他们在这个班级里经历了各种挑战和成长。

那么,为什么这部电影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呢?原因很简单,它可以治疗大家的鸡娃焦虑,以及缓解双减之后部分家长内心的无所适从感。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

1. 被分流的学渣

影片一开始,就是最右边的小胖子泰瑞的旁白,他这番充满怨念的话,是当时新加坡所有学渣的心声:把学校比喻成监牢,是几乎每个学生日记里都曾出现的词汇,并不高级。但和监狱有关的另外两个词汇,大家一定要注意:无情和残酷。

家长为什么焦虑?就是因为教育制度太无情和残酷了,所以才会担心孩子被挤下独木桥,所以才会内卷,所以才会让生育率降低。所以,必须双减。

新加坡和中国一样,走的都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制度的本质就是“唯分数论高下”。在影片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新加坡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要经历各种激烈且残酷的分流考试。通过考试,学生被分成“三六九等”,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学霸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更有机会获得直通名校的资格。而处于金字塔末端的学渣,作为分流考试的失败者,也能享受到“特殊照顾”,接受更简单、更缓慢的教学。总之,分流考试决定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倾斜方向”,这就难免会引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而这部影片就发生在新加坡学生第一次分流考试——EM分流之后。在这次考试中,学校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三类”,再将其分配到相应的班级:EM1(学霸班)、EM2(普娃班)、EM3(学渣班)。文福、国彬和泰瑞,当然是被分到了EM3: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咱们国内的分班考试。国内很多学校也是根据考试成绩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班级,虽然教育部已经多次禁止学校划分重点班,可实际上,在双减之前,这种情况仍然存在。甚至在双减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还可能会“各种存在”。

自从三位主角进入EM3,他们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首先,他们遭到了同龄人的鄙视。文福的表哥是EM1的学霸,他为人粗暴、野蛮。有一次他未经允许,就抢走了国彬的试卷,看到国彬的成绩,还阴阳怪气地嘲笑一番:国彬想拿回试卷,学霸表哥不仅不给,还嚣张地表示:这种纸拿来擦屁股还嫌太滑了~

这部电影其实很有创意,为了制造戏剧冲突,把学霸表哥设计成了在学校欺负人的富二代的样子,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学霸的幻想。什么是对学霸的幻想呢?在大多数人眼中,学霸不仅仅是成绩好,而是一切都好。这当然是非常错误的认知。稍有点智慧的人都知道,分数并不能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尤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品性好坏的标准。

就拿《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来讲,他成绩非常好,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可他却干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高智商犯罪,而学霸的身份反而成了他最好的伪装。再说个现实的案例,北大高材生吴谢宇。身边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优秀、听话、懂事,谁能想到这个“完美学霸”会犯下弑母的罪行?

不仅学霸瞧不起学渣,其他家长更是视学渣为“瘟疫”。影片中,某位EM1的家长一看到EM3的学生,就带着孩子火速逃离。这样的场景,如果发生在现实世界,那就太过分了。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家长会私下里告诫孩子,千万不要跟学渣玩。他们坚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渣一定会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只是电影把这个真实的现象放在明处戏剧化了。

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家长,小时候肯定有人被父母灌输过相同的台词。而在很多人眼中,学渣更是可以和“问题儿童”划等号的。影片里,文福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了灵魂之问:得到老师肯定的回答后,国彬“接棒”文福,紧接着问;老师依然给出肯定的答复,然后文福再次发问;这下,老师回答不上来了,老师哭了。

这个刁钻的问题,当然是导演借主角的嘴向整个东亚社会发问的,也是教育界经常会提到的问题。即,到底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出人头地?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屁桃娘今天就先不展开了,我们接着说电影。课后,老师把这件事汇报给了教导主任,教导主任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家长觉得国彬、文福是活该。但屁桃娘的观点和泰瑞在旁白里说的一样,学渣的身份让他们早已被扣除了印象分:他们的问题听起来有几分挑衅意味,但的确也是许多学生会有的困惑。

在大多数人心中,老师是一份高尚、无私的职业。他们认为做老师的都应该有教无类、“普度众生”,很认真很智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然而,说到底,老师也只是普通人,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喜欢学霸多一些,而对学渣存有偏见。面对一些认知范畴以外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想到完美的答案。

老师管理班级,首先要做的不是回答学生的人生之问,而是成绩和学风学纪。如果每个学生都像国彬他们这样,在课堂上公然“挑衅”老师、其他学生再起个哄,这班级就得翻天了,老师还怎么管?所以,虽然确实会有非常好的老师存在,但大家不能对所有老师的期望值都过高,毕竟大众教育中的老师,也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许多人选择当老师,并不是为了理想和社会责任,而只是因为这个工作相对稳定。

不过,如果有老师真能漂亮地应对国彬他们的问题,或许,能迎来另一番景象。后来他们还真遇到了一个极品好老师,今天屁桃娘先不说,回头有机会再聊。

作为学渣的家长,他们的煎熬也不容忽视。就拿国彬妈妈来讲,她兴冲冲地去帮国彬买EM3的练习册:没想到,书摊老板一听说她是买给EM3的学生,就吐槽道:“没救了”。这位老板比之前那位EM1的家长还嚣张,敢当着学渣父母的面就讽刺起学渣来。这样的情节看起来多少有些夸张,但事实上,多数人心里不就是这么想的吗?这种社会压力本身就是存在的,影片只是用夸张的手法把这种无形的压力有形化了。

不过呢,对于成年人来讲,丢点面子不算什么,更让他们百爪挠心的是,孩子成绩差,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这种时候,若不鸡娃,夜里哪能安心入睡?但对于国彬家来说,鸡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屁桃娘先跟大家介绍下国彬的家庭情况。国彬爸爸是广告界才子,供职于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十几年前的广告业那可是光环满满,而他创意、文案样样行,大家对他是心服口服。至于国彬妈妈,虽然没有大学文凭,但在十几年前的新加坡,也能找到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做个体面的办公室白领。放在现在,其实也相当于一本毕业的家长了:夫妻俩带着儿子住在一栋公寓里。

在国际大都市,拥有房产、汽车和稳定工作的家庭,即使不能算作中产阶级,至少也是小康之家。因此,今天文章的主题是国彬一家。

毛爸说,这样的家庭情况,很像现在很多北上广的家庭(除了国彬妈妈的学历之外),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应该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国彬爸妈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烦恼。

首先是职场压力。国彬妈妈因为缺乏那一张文凭,晋升无望,她无力挽回,只能苦笑着面对现实。而国彬爸爸也在工作中遇到了“小人”,被剽窃了创意。

其次,他们也有育儿的压力。尤其是国彬妈妈,她很担心国彬以后考不上大学,会和她一样,吃没有文凭的亏。国彬妈妈的心情,国内的家长应该也深有体会。国内的基础教育非常内卷,很多家长已经不指望孩子能跨越阶层鸿沟,更上一层楼了,只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别被打入社会底层就好。

也是因为这份担忧,家长们产生了对鸡娃的狂热追逐。所以,如果永远都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为啥还要生孩子然后让自己和孩子都那么累呢?

国彬妈妈是典型的虎妈,她认为国彬成绩差是因为学习不用功,所以晚上下班回家就一件事,紧盯国彬的功课。唉,世界上最辛苦的事就是,上完一天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还要辅导娃的功课。

和很多中国家庭一样,国彬母子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国彬妈妈鸡娃鸡得焦头烂额,整个人濒临崩溃,她就是想不通,为啥一道题讲这么多遍,国彬还是不会?她骂国彬不努力、不认真,气急败坏之下打了他。打孩子肯定不对,但大家应该能理解国彬妈妈的心情。妈妈不是圣母,妈妈也会发脾气,也难免会做错事情。尤其是在辅导作业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国彬妈妈,大家可能已经好奇:国彬爸爸去哪里了?就在国彬妈妈打国彬的时候,国彬爸爸出场了。他一进门就黑着脸,对着老婆劈头盖脸一顿“教育”:是不是像极了你们家欠揍的队友?关于国彬父子之间相处的画面,电影里着墨不多,但通过这个情节,我们也能推测出国彬爸爸是个佛系猫爸,正好符合很多家庭“虎妈猫爸”的配置。

这样的爸爸大抵是个好爸爸,但绝对不是个好老公。作为老公,看到老婆如此辛苦地教育孩子,无论她采取什么方式,都不应该当面拆她的台。你应当先肯定老婆的付出,有什么意见,可以私下委婉地提,这样老婆也更容易接受。

这是夫妻关系最简单和最基本的道理,一定要拿小本本给记下来。

4. 靠“鸡娃”,学渣能咸鱼翻身吗?

前面说到,国彬爸妈在鸡娃一事上产生了分歧。国彬妈妈认为,孩子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把他盯紧了,成绩就能上来了;而国彬爸爸则认为,孩子成绩差是因为他能力不够,鸡了也没用。他俩到底谁说得对?答案就藏在后面的情节里。

一天晚上,国彬妈妈突然倒地:本以为是劳累过度,但后来去医院一查,竟然查出了血癌。这是个非常老套的桥段,看到这里,后面肯定会上演国彬成功逆袭,以成绩回报妈妈的情节了对不对?屁桃娘先不剧透,大家接着往下看。

国彬在得知妈妈患病之后,内心非常痛苦,他知道妈妈最想看到的就是他能取得好成绩。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影片给国彬奋发图强的身影配了一段相当激昂的歌曲和蒙太奇,连屁桃娘都忍不住暗自为国彬加油。很快,考试来了,到了验收学习成果的时刻。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国彬没有逆袭成功,依然还是考了个不及格:这个分数仿佛让国彬之前的努力都成了笑话。看到国彬流着泪,站在病床上向妈妈忏悔,屁桃娘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绝大多数的教育题材影片,都是给人以希望和信心,让人坚信努力就有希望。就像电影《垫底辣妹》里的主角就是个学渣,但她最终绝地逆袭,这样的故事非常励志,也非常鼓舞人心。而这部电影要残酷许多,但也真实许多。国彬的成绩提不上去,或许跟妈妈的教学方式、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及心理上的压力有关。但事实是,国彬的能力真的就到这一步了。这段情节也揭露了一个事实:学习除了靠后天的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天赋。有的孩子成绩差、带不动,就是因为缺少考试刷题的天赋。但是,很多家长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5. 学渣路在何方?

国彬发奋图强但是又泄了气的情节还有些反套路,接着剧情就又有些俗套了。老话说得好,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留下一扇窗。国彬的那一扇窗就是画画。他很会画画,画画厉害到什么地步呢?他的画被老师拿去参加一个国际绘画比赛,竟然取得了二等奖:影片中还发生了一次惊险的绑架事件,泰瑞和文福被绑架,国彬侥幸逃脱:回到家的国彬仅靠着几分钟的记忆,就画出绑匪的长相,协助警方救出了他的朋友:但是,国彬妈妈不仅不认可他的画画天赋,还阻止他继续画画:在“唯分数论高低”的教育环境下,学渣不仅遭受鄙视,也让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天赋被打压。

您好!《小孩不笨》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励志电影,讲述了三个被分层后在EM3(慢班)念书的小学生Terry、国彬和文福的家校生活状况,揭示了新加坡社会的教育问题。影片以诙谐幽默的口吻描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了新加坡教育的问题。

如果孩子当真没有任何天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影片也给我们指了另一个方向——接受职业教育。我们再回到电影中。虽然国彬爸爸没有老婆那么焦虑,但他的心也是悬着的,为国彬的未来而担忧。幸好在一次工作中,他遇到了一位神奇的“tony”老师,“tony”老师的一番话如同定心丸,让他那颗悬着的心安然落下了。别看这位老师现在的事业做得风风火火:但他曾经也和国彬一样,是个学渣,后来上了ITE:这里面屁桃娘给大家科普一下:ITE是新加坡的工艺教育学院,类似于我国的技校(职业学校)。和EM3类似,ITE处于高校鄙视链的底端,收的都是学渣,所以人们会把ITE戏谑地称为Its The End(要完了)。但其实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发展得不错,只不过在大多数人心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会对ITE存有偏见:看完“tony”老师的话,屁桃娘也不禁思考:死读书真的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