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火星救援》中,中国元素的出现是为了打入中国市场迎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吗?首先,这不仅仅是导演、编剧的决定,在原作者安迪·威尔最早写作的同名小说里,中国国家航天局就已经是救援能够成立的关键因素。电影也只是参照原著,使得中国形象再次得以拔高。《火星救援》的制片人西蒙·金伯格说,小说原作中有一句话是:“人性本善”,他认为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实社会中,中国也一定会伸出援手的。全部影片涵盖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人性,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观念。就像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那么多人为了一个人而努力,就是做到不放弃一个人,尊重人权。

所以对于影片中中国元素的出现,就原作看来或许也是一个巧合。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让中国元素担任了拯救性的重要角色,比如灾难大片《2012》中,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最后成为全球避难所;《变形金刚4》中李冰冰饰演的首席科学家,是拯救世界的关键一环;就连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科幻片《地心引力》,最后让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成功从宇宙返回地球的,也是中国制造的飞船“天宫一号”。而国际大片中的中国面孔更是频频出现。

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大国,正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让世界更加了解并关注中国。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吸引了众多国际影视公司的关注。这其中,中国的影响力和国力不断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变化。

过去,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往往带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如猥琐落后等负面形象。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这些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更多地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救世英雄”的正面形象。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