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电影,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四年,但仍然有不少人在闲暇时拿出来观看,这表明这部电影值得回味,是一部好作品。

这部电影曾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演员、编剧和原创音乐等不同领域的奖项。两位主演周冬雨和马思纯凭借《七月与安生》一举拿下当年的金马影后,这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双黄蛋”。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伊萌、吴萌也分别获得了多个国内电影奖项;而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则颁给了《七月与安生》。

这些奖项充分说明了观众和评委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导演曾国祥也凭借这部电影打破了人们对他的刻板印象。他的父亲曾志伟和姐姐曾宝仪都有一定的背景,因此难免会被人背后“指指点点”,认为他是靠着家庭资源才取得成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以彭浩翔为榜样,努力追求自己的导演梦想。《七月与安生》可以说是他的处女作,而且能拍成这个样子,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获得的荣誉也证明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除了指导《七月与安生》获得成功之外,曾国祥在三年后的《少年的你》中也奠定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在影片上映前,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部青春爱情片,因为当时的电影市场上的“青春片”往往被认为是狗血剧情的代名词。然而,当《少年的你》上映后,大多数人都改变了看法,认为这部影片的剧情确实值得回味。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青春片,而是展现了青春期少女的独特个性和情感变化,让这部影片在同期的青春片中脱颖而出。

首先,影片的结构非常出色。影片一开始是以一部小说的形式展开,小说的名字与电影相同,这部小说也是电影的一个缩影,从而构成了影片的整体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影片缓缓推进剧情发展,节奏紧凑不拖沓,情节过渡自然流畅。

影片的结局共有三个,但最让人喜欢的是第三个。其他两个结局相对较为残酷。第三个结局是七月因难产失血过多而去世,她留下了一个孩子,并将孩子托付给了安生。从此,安生带着这个孩子生活,活成了七月的模样。安生开始写小说,小说里的七月则成为了安生的模样,这也是影片开头提到的《七月与安生》。

这样的结局首尾呼应,无论是放在一篇文章中还是放在影片里,都是完美的。实际上,陈可辛一开始是反对将这样的结局安排在影片中的,但试映后却得到了观众的喜爱。这样的效果是陈可辛没有预料到的,但却是曾国祥预料到的。

当然,一部成功的电影除了剧情之外,还得有精彩的演员表现。从选角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相当合适的,导演选对了演员。

安生是一个叛逆、乖张的女孩,爱冒险、爱闯荡,古灵精怪。她与周冬雨的外形相得益彰,再加上周冬雨出色的演技,成功地将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女孩子演绎得活灵活现。而七月则恰恰相反,她是个安静、乖巧的女孩,一直都是优等生。实际上,七月这个角色是最难演的,因为她前期看似温吞,但实际上内心世界丰富,要在最后的时刻爆发出来。

从隐忍到爆发,这对一个演员的演技是一种极大的考验。马思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将那种小心翼翼拿捏得恰到好处。马思纯本身是一个敢于突破的演员,之前饰演的黎吧啦与七月完全不同,反而更像现在的安生。这样不重复选择同样的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是相当不容易做到的。

在豆瓣上,有一个短评这样写道:“我叫七月,你是安生,其实我们是同一个人。”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对,她们明明是两个不同的人啊。

然而,她们其实就是同一个人,是一个女孩子的理想和现实的反映。每个女孩都曾梦想成为一个像安生那样的人,潇洒、洒脱,不羁放纵爱自由,去旅行、去环游世界,爱憎分明,轰轰烈烈地谈一场恋爱。但是在现实面前,很多女孩子都忘记了当初的那个样子,变成了七月,安分守己,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想得到别人的批评,年龄到了就结婚生子,也不在乎那个人是否是自己爱的。

所以最后的结局是最完美的,七月在安生的笔下,活成了七月最喜欢的样子,无拘无束。而安生则在努力地过日子。

或许这也是导演想要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吧,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前提是要经历一些与之相悖的事情。希望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愿你美,更愿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