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无疑是对荷兰黄金时代画派的一种虔诚致敬。由于我个人非常喜欢维米尔,因此这篇影评可能会比较长一些。
首先,服装、美工和化妆都非常出色。在其他地区或时代,艺术类题材的电影可能没有那么重视服化道,但对于展现荷兰黄金画派的作品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在观看片头时,我会认真关注制作团队的名单。这部电影由法国Pathé制片厂和发行公司制作,fondation de Luxembourg投资,导演是英国人。除了女主角scalette是美国人之外,可以说这部电影具有纯欧洲血统。而且,我认为也只有欧洲人才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
原因要从电影的故事背景说起。在9月份Luis带我们去卢浮宫上课时,他曾重点介绍过Flamandais(弗兰德斯)和Hollandais(荷兰画派)的区别。实际上,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宗教信仰。由于历史原因,尼德兰地区分为北尼德兰和南尼德兰。南尼德兰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Flamand,也就是今比利时北部的弗莱芒地区。这个地区的画家属于Flamandais,也就是弗兰德斯画派。由于此地区信仰基督教(Catholique),因此大多数画家涉及的宗教题材较多,如鲁本斯。而独立出来的北尼德兰联合王国地区则信仰新教,这个地区的画家属于荷兰画派,他们的画作多以风景画为主。
宗教信仰对于北尼德兰地区来说有多重要呢?北尼德兰的人民对于自己的新教信仰达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因为对于新教的信仰,是他们独立王国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他们区别于南部仍在受欧洲强国侵占的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点其实从两派画家的画作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尽管他们都对明暗对照和光线的细微处理非常讲究,但却用在了不同主题上。粗略地看,美术史上两次大规模地出现风景画,一次是17世纪荷兰画派黄金时代,还有一次是20世纪印象派出现时。后者是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反贵族和对自由创作的向往;而前者,则更多是因为非基督徒、不能画宗教题材,可选择的范围就只剩下风景和人物像。
画作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艺术家对于自己所信仰的东西的映射。影片中维米尔所在的代尔夫特(Delf)地区就是北尼德兰联合王国地区,也就是说,他是个正统的荷兰画派画家。然而,维米尔的岳母却是虔诚的基督徒。维米尔执着于精雕细琢光线和配色的作画手法,使得他的收入并不那么稳定。经济窘迫让他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最终在经济上投靠了岳母,并改信基督教。于是,他成了一个信仰基督教的荷兰画派画家。而这个矛盾点,正是维米尔一生的悲剧性所在。或许维米尔心里真正信仰的、痴迷的,只有艺术,所以才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改信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服装和道具,展现了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而这也和维米尔的命运息息相关,或者是是和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荷兰人都相关。影片中第一幕,Griet准备去Wermeer家中工作时,母亲和她说“不要被他们的基督教教义所影响,如果你不得不听他们礼拜的话,关上你的耳朵”,之后,镜头开始出现了当时代尔夫特的全貌,街上路人清一色的新教装扮:黑色斗篷,白尖领,这一段在我看来,只有对宗教冲突和欧洲历史都当作身份认识本源的欧洲人,才能通过这些大量的镜头和细节着重地表达出来。
而到了影片前半段的时候,岳母出场时的装束和开头的代尔夫特人文全景镜头对比就显得格格不入:基督徒夸张的白色蕾丝坎肩。这两个长镜头简直就是视觉化的“弗莱芒”和“荷兰”的民族信仰冲突啊。画家身上的悲剧性仿佛一下子呈现在了画面中心。但这部电影的审美,最令人称奇的还是Griet第一次走进Wermeer的画室那场戏,布景的每一帧都堪称油画质地,足够静、光线的明暗对比非常完美,简直就是一比一还原了维米尔的画,美工和打光的功力实在是了得,怀疑和维米尔一样是偏执狂。
另外,电影的剧情也值得琢磨。Griet和Wermeer的感情虽然表面上一直很克制,直到最后两人(肉体上)都没有实质进展,但是电影在对他们两个人感情的细节表达方式上却非常情欲化。比如Griet某天晚上经过阁楼时,看到Wermeer和妻子调情,第二个镜头便是她和男友在野外散步时热情地接吻。
Griet对于Wermeer的性幻想,通过现实中的男友来实现;而Wermeer则是通过画画这件事。比如他要求Griet睡在阁楼以便给他调颜料;要求Griet摘下她的帽子;Griet在房间内摘下时,他悄悄躲在门口假装不经意地瞥向室内,而正是那一瞥,他被少女金棕色的秀发彻底惊艳。科林叔在这一幕里眼神表达得非常好、很到位。在他给Griet穿耳洞戴珍珠耳环时,Griet耳朵被银针穿透,而渗血的那一个镜头的性暗示再明显不过了;但是这时候一切戛然而止,两人回归画家和模特的关系。有时候就是差那么一毫厘,电影的气氛就完全不同;而本片在这里及时收住,两人的情感也同样止步于画作完成之时。
电影没有任何露骨的画面,但是却处处透露出男女禁锢的情欲;很高超。
电影的最后一幕是Griet回到家中,收到了Wermeer送来的珍珠耳环,留作纪念。至此,电影的整个叙事功能已经完成,因此电影黑幕。我认为这个结尾非常好,没有画蛇添足的旁白或是多年后的狗血重逢,电影的故事随着这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展开,也随着它的完成而结束。
维米尔的生平记载甚少,所以创作者应该已经发挥了他们基于当时时代背景的最大想象,去还原、完整、具体化和细节化这个故事。当然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对于画家本人的真实生活的描写,还原度应该是很低的,但那又如何?正如题目叫做《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要讲的,就是众多关于它的版本的故事中的一版,充满着未知的名画的故事向来吸引人,这种神秘也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吸引着上千万人前去观看的原因。而影片结束后,画作完成之后的故事,那是黑幕出现后,观众们自己脑海里的想象,对于电影来说,再多一秒都是多余。
基于我对男女主角的喜爱和对电影细节审美的欣赏,剧本的完整度和细节度,可以不吝啬地给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