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艺术。对幼儿来说,舞蹈是幼儿自我表现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使用肢体动作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我意识及愿望。这种肢体动作与音乐的结合能带给幼儿无尽的享受,也能培养幼儿健美的身姿和对节奏的感受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同时借助舞蹈还能抒发心中难以抑制的情感,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以下是《广州市幼儿艺术素养教育调查报告》结果显示:84.8%的家长赞同“在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艺术素养教育”,而在艺术教育的种类选择上,舞蹈是最受家长青睐的学科之一。多项调查均表明国家和社会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关注,以及对有益于幼儿发展的艺术活动的重视。舞蹈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幼儿舞蹈的本质,明确幼儿舞蹈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舞蹈是一类非常有益的儿童活动,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身体素质、情感、审美和注意力等方面。根据幼儿舞蹈的目的和作用来划分,幼儿舞蹈可分为自娱性幼儿舞蹈和表演性幼儿舞蹈两大类。自娱性幼儿舞蹈主要是以娱乐性为主,寓美育于娱乐之中。它的特点多是歌、舞结合,多采用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它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限参加人数,也不求供人欣赏,跳舞作为自我娱乐是其最终目的。表演性幼儿舞蹈是将幼儿生活情趣和生活经验,经过艺术加工、高度提炼出的一种以表演性质来反映幼儿生活的舞台艺术。它是一种由部分幼儿参加表演供广大幼儿欣赏的提高性的幼儿舞蹈。
常见的自娱性幼儿舞蹈有:律动、集体舞、歌表演、音乐游戏以及即兴舞。常见的表演性幼儿舞蹈有: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等。
幼儿律动是指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通过音乐、舞蹈和体操等活动形式,促进幼儿的感知发展、大脑发育和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活动。 模仿动作是指儿童模仿特定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运动状况所做的身体动作,比如动物的动作当中的鸟飞、兔跳等,自然现象中的花开、风吹等。
在幼儿园里,律动是一种韵律活动,组合中的动作均为简单的击打、顿踏动作,这些动作通常能够发出声音。如击掌、拍击身体某个部位、捻指、用不同的方法踏脚等。这种组合一般没有什么象征性含义,但比较注意动作和音色变化的组织结构。
而模仿动作组合中的动作多为模仿动作。这种组合一般也注意动作的组织结构,但更注意对模仿对象的表现。例如种子睡觉、种子发芽、幼芽长成大树、大树开花结果;小姑娘起床梳洗,小姑娘去果园劳动等。
幼儿舞蹈的形式有很多,包括自娱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自娱性舞蹈主要以娱乐为主,常见的有幼儿律动、幼儿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等;表演性舞蹈则是指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映射生活情趣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常见的有故事情节舞、情绪舞等 。
根据幼儿舞蹈的题材及表现形式的划分,可以分为生活类幼儿舞蹈、动植物类幼儿舞蹈、自然类幼儿舞蹈、寓言童话类幼儿舞蹈等。
幼儿舞蹈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育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美和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学习幼儿舞蹈还能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提升儿童的学习效果,实现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
幼儿舞蹈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许多益处,不仅可以纠正形体上的不良发育,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健康发展,塑造优美身姿,培养良好气质,还可以抒发、表达情感,起到良好的“健心”作用,促进人格的完善。以下是幼儿舞蹈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及与幼儿身体发展的关系: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1. 促进运动系统的发展;
2. 促进呼吸系统的协调发展;
3. 促进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4. 提高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5. 幼儿舞蹈促进幼儿肢体灵活柔韧性、协调性发展,有助于形成优美体态。
二、幼儿舞蹈与幼儿身体发展的关系:
1. 托儿班(2-3岁)
2-3岁的幼儿其动作的协调性开始初步发展,对于较为简单的基本走步、下蹲站起、摆手等动作基本能够完成。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歌舞有《找朋友》、《哈巴狗》、《拍手歌》等。这些歌曲的篇幅短小,节奏明确(鲜明),动作性强。例如,“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按节奏,左右交替走8步,自然摆臂,走到伙伴对面。
2. 小班(3-4岁)
针对其特点,小班年龄段的舞蹈活动依然以大肌肉的动作加上简单的步伐为主,一方面促进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幼儿柔嫩的骨骼和关节肌肉,动作要左右都练习,这样才能够均衡发展。这阶段幼儿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相对较为自如,能掌握各种大肢体动作和部分精细动作,喜爱模仿,比如自然的走、跑、跳。为了便于幼儿记忆,动作变化不宜过频,可重复动作加强记忆。较为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歌舞有《数鸭子》、《闪烁的小星》、《两只老虎》等。
例如,“门前大桥下”,双臂自然前后摆动,进退步一次,作走路状;“游过一群鸭”,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臂体前伸直、双手上下叠放并作开合左右各一次;“快来快来数一数”,脚下小碎步,左手叉腰,右手作招收状,左右各一次;“24678”,左手叉腰,右手伸出食指从左至右点三次;“咕嘎、咕嘎”,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在身体侧下方伸直、双手翘起,左右摇摆两次;“真呀真多呀”,双臂交叉从上至下在体前画圆;“数不清到底多少鸭”,头向左微倾,右手左右摆动表示“不知道”。
总之,幼儿舞蹈对幼儿的身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适当的舞蹈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优美的身姿和良好的气质,同时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协调性和创造力。
《闪烁的小星》歌舞主要适合中班幼儿,他们的年龄段在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小动物非常喜爱,因此,选用小动物作为舞蹈题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此外,该歌舞的内容简单易懂、歌词上口,便于孩子们记忆和动作表演。双手叠放上下开合、小碎步、双臂体前画圆等动作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柔韧性和肢体协调性。
1. “一闪/一闪”:右手臂向头顶上方伸出,胳膊伸直,扩指。/再收回到身后。
2. “亮晶/晶”:左手臂向头顶上方伸出,胳膊伸直扩指。/再收回到身后。
3. “满天都是/小星星”:双手举上头顶,扩指直臂/在头顶上边碎抖动手腕,边向两旁边打开。
4. “挂在天空/方光明”:右手向8方向的斜上方指/食指点指两次,点头看两次。
5. “好像许多/小眼睛”:左手向8方向的斜上方指/食指点指两次,点头看两次。
另外,中班(4-5岁)的幼儿歌舞活动可以适当增加长度,在题材选择上更加广泛,使动作变化更为丰富。多变的动作可以更好地训练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和记忆能力。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歌舞有《郊游》、《小螺号》、《粗心的小画家》等等。这些歌舞的动作设计都非常适合幼儿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灵活性的提高。
幼儿舞蹈是一种很好的身体锻炼方式,也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独特的心理世界,把握幼儿学习舞蹈的心理特点,广泛吸收和提炼幼儿日常生活中天真可爱的行为,使之成为符合幼儿舞蹈教育实际情况的舞蹈剧本。
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良好的幼儿舞蹈教育可以使幼儿在生理心理、智力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
幼儿舞蹈作品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孩子在舞蹈活动中发展健康的心理。受到幼儿舞蹈的美的熏陶,孩子们可以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启迪,进而完善幼儿的整体素养和品格。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 对幼儿心理过程发展的作用
(1) 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力
(2) 发展幼儿的记忆、想象的能力
(3) 发展幼儿的思维、语言能力
(4) 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2. 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1) 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2) 有助于幼儿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性格
二、幼儿舞蹈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
1. 托儿班(2-3岁)
在这个阶段,2岁的幼儿开始有了简单的自我意识,懂得强调“我”。他们能够听懂成人简单的指令,有了基本的情绪体验和对事物的偏好。喜欢听节奏感强的儿歌。针对此阶段幼儿开展的幼儿舞蹈活动应选择内容简单易懂的歌词,符合托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例如,在《找朋友》歌舞活动中,通过敬礼、握手、挥手的学习懂得与人相处时的基本礼节,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够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拍手歌》中,体验了愉悦的情绪和表达快乐的方式,初步发展了幼儿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性格。而《哈巴狗》则让幼儿认知了小狗的外形和基本特点。
2. 小班(3-4岁)
3-4岁的幼儿,心理上具有“泛灵”的特点,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时的幼儿喜欢小动物,对父母有依恋情感,开始有同情心和简单的自我评价;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因此活动时应注意时间的把握,时间不能太长。例如:在《数鸭子》的舞蹈中,幼儿不仅了解了鸭子的身体特征——走路摇摆的姿态、扁扁的鸭嘴,还尝试了初步的点数,在舞蹈的同时也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闪烁的小星》中,幼儿通过歌曲了解了星星的特点——在天上、能发光,并通过拟人的方法——好像许多小眼睛,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3. 中班(4-5岁)
中班幼儿已经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和复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了。在心理上,他们开始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并且能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感知与探索。同时他们也开始对身边的人和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社会性也有所提高。在这个阶段开展的幼儿舞蹈活动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在舞蹈中学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幼儿舞蹈编导的定义与指导思想
幼儿舞蹈编导是指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舞蹈作品的设计、创编、导演等工作,使幼儿在舞蹈学习中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专业人员。幼儿舞蹈编导的指导思想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内容。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1.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舞蹈创编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动作和节奏,使幼儿在舞蹈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2. 注重美感教育:幼儿舞蹈创编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优美的动作和形象,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幼儿在舞蹈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3.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幼儿舞蹈创编应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观念,让幼儿在舞蹈中学会团结协作,体验集体荣誉。
4. 发现自身价值:幼儿舞蹈创编应激发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自信心,使幼儿在舞蹈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班(5-6岁)幼儿特点及歌舞活动设计
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时期幼儿的个性开始初步形成,他们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逐渐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抽象概括性的思维意识,社会性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大班幼儿的特征之一,因此他们能从《小老鼠画猫》中理解富有童趣的歌词,领略到想象的妙趣,用幼儿的心理描绘出一只可爱的老鼠的形象,提高了歌舞活动的表现力。《哇哈哈》、《挤奶歌》、《金孔雀》等民族幼儿歌舞,也使幼儿从中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丰富的自然、地理、民族和人文知识,从小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热爱美好生活的感情。
幼儿歌舞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开展幼儿歌舞活动必须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特点,只有遵循这一原则,幼儿歌舞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才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认知水平的提高,成为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有益工具。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理解幼儿舞蹈的价值,我们可以收集大中小班舞蹈作品各一例,分析该作品中是如何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通过这些学习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舞蹈在促进幼儿体、美、德、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舞蹈编导的定义
幼儿舞蹈编导是指在舞蹈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担任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人员。他们既负责创作,又负责导演,专业特点是“编”和“导”的高度统一。幼儿舞蹈编导在具备舞蹈编导特点的基础上,还需考虑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及其自身发展的工作规律,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特点,关注幼儿心理、生理特点。
二、幼儿舞蹈创编的指导思想
(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其作品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一、主题的教育性原则
(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主题和题材应具有积极地教育意义;
(三)表现形式要避免程式化。
二、构思的想象性原则
三、动作的模仿性原则
四、情感的纯真性原则(一)作品要充分表现幼儿纯真的天性;
(二)表现幼儿的真情实感,帮助幼儿理解自身的情感体验。
五、角色的形象性原则六、情节的游戏性原则(一)以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为情节;
(二)以游戏性歌舞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舞蹈编导的专业要求如下:
一、扎实的舞蹈专业功底。
二、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
四、了解和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
小链接:以下这些都是幼儿舞蹈中经常用到的舞蹈常用术语,名词解释,包括专业词汇与舞者口中的常用词汇。
仰头:身体保持不动,头部最大限度向上仰,眼视上方。也称作“头上屈”。
低头:身体保持不动,头部最大限度向上低,眼视下方。也称作“头下屈”。
点头:“低头”连续做,动作幅度缩小。
转头:身体保持不动,头部向左或向右旁侧倒,眼视身体前方。
摇头:“转头”连续做,转动幅度缩小。
倾头:身体保持不动,头部最大限度向左或向右旁倾倒,眼视身体前方。
旁弯腰:一种腰部软度的训练动作。也称“旁屈”、盆骨固定不动,上体正对前方,眼视前方,头部向旁倾倒,然后肩、胸、肋部、腰部依次向身旁弯屈。旁屈的一侧肌肉收缩,另一侧肌肉伸屈,可以在地面的“交叉盘坐”、“双跪坐”位上做,也可以在站立的“正部位”、“小八子位”、“大八字位”和“踏步位”上做。
转腰:腰部灵活与柔软的训练动作。晃头:做法同“倾头”。“倾头”连续做,动作幅度缩小。含胸:“勾脚旁开腿”位上低头弓背,上体前屈,腰椎形成弓形,背似“上弓形”,骨盆固定,眼视腹部。可训练脊椎松活。展胸:“对脚盘坐位上双肩向后掰,胸前探,头微仰,上体的肩、胸完全展开,骨盆固定,肩与地保持平行线。提腰:上体由下至上向右、向左交替晃动,同时将腰椎、脊椎拉直,眼视前方。松腰:经低头再“含胸“使脊椎、腰椎依次放松,背似“上弓形”。松肩:两肩向上耸提,然后松弛的放下,是训练肩部松活的练习工作。前弯腰:一种腰部软度训练的地面动作。在“双跪坐”姿上,上体前屈成“折叠式”,腹胸与腿部靠贴。后弯腰:一种腰部软度训练的地面动作。也称“后屈”。在“前伏”位上,双手在肩前撑地头部后仰,先肩、胸腰、中腰,而后大腰,按此顺序向后弯曲。返回时则腰、胸、肩、颈、头逐次抬起。
1、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2、幼儿舞蹈编导的专业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扎实的舞蹈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了解和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
舞蹈编导是以舞蹈的形象进行思维的,因此作为舞蹈编导应该学会用眼睛在现实社会中去发现别人看见了但没有感觉及人人都看见但并没有发现出美的事。即使是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都应该产生舞蹈创作的想象力及创新点。学会把现实景物用舞蹈语言的想象进行“物理的”、“语言的”思维及表现手段转换,形成感觉——发生联想——形成构思——发生动机——形成舞蹈,最终以舞蹈艺术特有的语言表现方式进行创新及推进。这是一个对于舞蹈创作者无比美妙的过程,因为想象不等于抽象和空洞。对于同一主题的捕捉,不同的编导将会想象出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除编导者的个性特征不同之外,每个舞蹈编导在想象过程中发生的经验、视角、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创作习惯、审美追求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恰恰是在这样一些诸多的不同之中,舞蹈创作才产生了个性化差异,在差异中产生了创新。
第一节 幼儿舞蹈的构思
一、构思的概念
舞蹈构思是指编导在体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舞蹈的形象思维,对所创作的舞蹈作品,从萌芽、酝酿到成熟的构思孕育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表现什么;二是如何表现。其中包括选择题材、挖掘主题、塑造形象,最终创造出与表达内容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
二、构思过程的步骤
(一)寻找创作灵感
(二)展开丰富想象
(三)找到舞蹈表达形式
第二节 幼儿舞蹈题材的选择
一、题材的概念
舞蹈题材指舞蹈作品中所反映和表现的生活内容材料。舞蹈作者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选择可以用舞蹈艺术形式表现的生活内容材料,并经过提炼、概括和加工,形成舞蹈作品的题材。
二、幼儿舞蹈题材选择、发现的方法
(一)准确
(二)灵敏
(三)热情
三、幼儿舞蹈题材的种类
(一)从日常生活中选材
(二)从大自然中选材
(三)从文学作品中选材
(四)从姐妹艺术中选材
四、幼儿舞蹈题材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反映童心世界,展现地方特色是幼儿舞蹈选材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二)把握时代脉搏,捕捉兴趣焦点是幼儿舞蹈选材的中心和重心
(三)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是幼儿舞蹈选材的目的和归宿
幼儿舞蹈音乐的选择及动作的选择
一、幼儿舞蹈音乐选择的原则
1. 应以短小流畅为主,便于孩子们记忆和模仿。
2. 舞蹈音乐的节奏应简单、明朗、流畅,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3. 音乐应富有戏剧性,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4. 音乐应以欢快、活跃为主要特点,让孩子们感受到舞蹈的快乐。
5. 幼儿舞蹈音乐应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
6. 音乐主题符合幼儿的负荷范围,切忌超越幼儿理解的范围。
二、幼儿舞蹈音乐的来源
1. 专门创作的舞曲。
2. 选用现成歌曲或乐曲。
3. 剪接音乐。
三、幼儿舞蹈动作的选择
1. 3—5岁幼儿动作的分类及特点
- 基本动作:儿童在反射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如走、跑、跳跃等。
- 模仿动作:儿童在表现特定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运动状况时所用的身体动作,如鸟飞、鱼游等。
- 舞蹈动作:经过多年的演化和进步,意境程式化了的艺术表演动作,适合5—6岁的幼儿学习,如小碎步、蹦跳步等。
2. 动作知识和技能
- 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式。
- 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向。
- 重心控制。
- 参与运动个身体部位的配合。
3. 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 变化动作的幅度。
- 变化动作的力度。
- 变化动作的节奏。
- 变化动作的姿态。
4. 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 按情节内容组织。
- 按身体部位的某种秩序组织。
- 按音乐的重复与变化规律组织。
- 按对称原则组织。
- 按主题动作组织。
5. 幼儿舞蹈动作的选择
(1)动作的类别:3—4岁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模仿动作,如生活动作、劳动动作等;4—5岁幼儿可以尝试一些基本舞步,如小碎步、小跑步等;5—6岁幼儿可以学习更复杂的舞蹈动作,如进退步、溜冰步等。(2)在选择舞蹈动作时,应以模仿动作为主,同时要注意动作的难易程度和孩子的接受能力。
根据我所查到的资料,4-6岁幼儿舞蹈动作选择应该从简单的、不移动的、大肌肉的分解动作入手。例如,3—4岁幼儿最容易接受的不移动的单纯上肢大肌肉动作有走、拍手、点头、摸脸蛋、拉耳朵等 。此外,3—4岁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连续的重复动作,而4—6岁幼儿可以较多地学习移动动作,如含有腾空过程的跑、跳动作和复合动作 。
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即编导根据对生活的认识和对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舞蹈及其各种表现手法,将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事物情节等分别轻重主次,合理布局。使其首尾相通,虚实相生,均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应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需要,以达到舞蹈艺术的完整和谐。
二、常见的结构形式及其内涵(一)结构形式1、情节舞结构。2、情绪舞结构。(1)一段体(2)两段体(3)三段体(二)结构的性质三、设计结构的基本原则(一)舞蹈结构虽然有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构方式,但是这些结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勇于发展变化;(二)舞蹈结构既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幼儿观众欣赏的心理,三、设计结构的基本原则(三)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严谨、紧凑。结构的连接虽不同于动作的连接,但一定要有意象的连接。2.完整,首尾联合,布局匀称。3.统一,形式与内容和谐。4.连接部分要自然,要顺理成章。四、结构的方式(一)表格式结构方式 舞蹈结构段主题思想内容形式音乐要求时间长度舞荧要求、灯光、服装、道具其他123(二)文章式结构方式 写一篇文章,写明舞蹈的内容形式、主题思想、段落大意、音乐背景、舞美灯光等。(三)内心结构方式这种方式是长期从事舞蹈编导工作的有经验和具有创作天才与灵感的舞蹈编导者的结构方式,通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或在内心长时间的酝酿、构思、经过反复推敲后胸有成竹的内心结构方式。第六节幼儿舞蹈创编艺术的处理一、重复、再现(一)单一重复(一个动作、一个造型、一个舞步、一个技巧的重复)(二)组合重复(两个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重复)(三)舞句重复(两个八拍的动作组合成一个舞句进行重复)(四)舞段重复(四个八拍的动作舞句形成的一个舞段进行重复)一、重复、再现(五)不间断重复(连续重复一组动作或一个动作)(六)间断重复(再现重复主题动作或核心组合)(七)完全重复(不作任何改变的原样重复)(八)不完全重复(改头重复、改尾重复)(九)节奏重复(对有特殊性节奏型的重复)(十)省略重复(重复一组动作时重复主要动作,省略次要动作)一、重复、再现(十一)扩充重复(在一组动作中的某一个动作重复两次或三次)(十二)加花重复(一组动作在重复中加进新动作进行重复二、夸张三、对比第七节舞蹈的构图一、构图的概念
“构图”是美术用语,其英语原词是Composition,意思是组成、组成或合成。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蹈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一般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不断变化、流动的舞蹈路线或队形)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
舞蹈构图是舞蹈表演在一定空间与时间内,对色、线、形等各个方面关系的合理布局。总括来说,舞蹈构图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一、舞蹈构图要服从和适应舞蹈作品的内容的要求;二、舞蹈构图要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出发;三、舞蹈构图要衬托和展现舞蹈作品所规定的环境;四、舞蹈构图要符合艺术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 。
丰富和加强舞蹈构图能力的方法有:向生活学习、向美丽的大自然学习;向各种造型艺术学习;向世界和我国著名的经典、优秀的舞蹈、舞剧作品学习;向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采的构图学习 。
舞蹈记录法是指记录舞蹈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直观的、形象的再现,如录像、电影或图片等;另一种则是使用文字、舞蹈术语或舞谱来进行记录。
中国在晚唐、五代时曾用“据”、“按”、“送”、“舞”等词汇来记录舞蹈动作。宋代则用描述鸟兽形象的词汇如“雁翅儿”、“龟背儿”等来记录舞蹈动作。近代也用“倒踢紫金冠”等术语来代表某一特定的舞蹈动作。
另一种是用文字和图形相配合的方式来记录舞蹈,舞谱是用符号或图文来记载舞蹈的动作和方位变化的一种书面记录方法,其作用相似于记录音乐的五线谱。中国古代有敦煌舞谱、宋德寿宫舞谱、元韶舞舞谱、明朱载舞谱,“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我国民间和一些少数民话还有“八卦舞谱”、“东巴经舞谱”、“查玛经舞谱”等。
再一种是用线条、符号或图文来记录舞蹈的动作和方位变化的名为“舞谱”的记录法。国外有“贝奈许记谱法”、“色腾动作速记法”、“拉班舞谱”等,我国当代有“定位法舞谱”、“新舞谱”、“动作速画法”等。
舞蹈记录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舞台美术方面记录
1. 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灯光等。这些元素在舞蹈中为舞蹈形象提供典型环境,显示时代特征,烘托舞台气氛,协助舞蹈更好地揭示主题和塑造典型。舞台美术可用图画、文字结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动作(可包括主要的主体组合动作)
1. 主要记录舞蹈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基本动作和较难做的组合动作。其他动作(如过程性动作等)就可放在场记部分说明跳法;基本动作记录应包括:动作名称或编号,动作节拍数,人体方位,动作起止路线,身体重心变化等,可配上关键性人体动作图。
三、基础的内容简介(可包括舞蹈主题或训练目的)
1. 用简炼生动的文字将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以及展示主题所设置的典型环境和主要情节介绍清楚。作为舞蹈教材作品应写出教学目的或教学提示。
四、场记
1. 通过舞台调度图和文字说明及必要的动作插图,把一个舞蹈的情节、动作、造型、队形及地位的变化、表演要求等分段记录下来,比较完整地反映其表演过程。场记的记录内容应根据舞蹈作品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取舍。
五、场记
2. 对于舞蹈的学习要把基本功记录好,如果自己脑力不能完全记住的一定要用书面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这样便于反复巩固的学习。好的舞蹈能让观众有种如痴如醉的感觉,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的勾起观众的情感。愿学习舞蹈的人们都能做到最优秀,把更多的优秀的作品带给观众。
幼儿舞蹈创编与设计分析
一、幼儿舞蹈创编的步骤
幼儿舞蹈创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确定主题、选择题材、设计结构、安排调度等多个环节。在创编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舞蹈的主题和题材,以便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核心思想。接下来,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年龄阶段,设计合适的舞蹈结构和编排方式。最后,通过对舞蹈的动作、音乐、结构等方面进行精细调整,使作品更加完美。
二、舞蹈主题和题材的关系
舞蹈主题和题材是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舞蹈主题是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而题材则为实现这一主题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在创编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求,将这些素材融入到舞蹈作品中,使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设计幼儿舞蹈结构的基本原则
1. 简洁明了:幼儿舞蹈结构应该简单易懂,便于幼儿理解和模仿。避免过多复杂的动作和技巧,保持整体结构的清晰和流畅。
2. 循序渐进:幼儿舞蹈的结构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发展过程进行设计,使幼儿能够逐步掌握舞蹈的动作和节奏。
3. 强调重点:在幼儿舞蹈结构中,要突出重点动作和关键时刻,使其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关键元素。
4. 符合幼儿特点:幼儿舞蹈结构应该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避免过于严格和僵硬的动作要求。
四、结合已有舞蹈创编理论自选小荷风采舞蹈展演活动中幼儿舞蹈作品从题材、音乐、结构、调度等方面对舞蹈进行分析
在小荷风采舞蹈展演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已有的舞蹈创编理论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自主创编具有特色的幼儿舞蹈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题材选择: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和生活价值的题材,使幼儿能够在舞蹈作品中感受到美好事物,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 音乐选择:选择适合幼儿欣赏和学习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舞蹈内容。
3. 结构设计: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年龄阶段,设计简洁明了、循序渐进的舞蹈结构,使幼儿能够轻松地掌握舞蹈动作。
4. 调度安排:合理安排舞蹈中各个部分的时间和顺序,确保整体节奏和谐统一,同时突出重点动作和关键时刻。
五、第五章幼儿舞蹈创编技法训练学习目标
1. 通过不同的舞蹈创编技法来进行编舞练习,从中学会把握幼儿舞蹈创编动作、构图设计和调度的方法。能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与创编要求进行创编,能够在创编实践中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提升创编能力。
2. 掌握各种舞蹈创编技法的运用方法,如即兴编舞技法训练、动作元素编舞训练、群舞调度编舞训练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法,创作出具有特色的幼儿舞蹈作品。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1. 即兴舞蹈的特点
a. 无准备的,不需要准备的
b. 无法重复,不可重复的
2. 即兴舞蹈的意义
a. 一种创编的手法,对创作思维的启发和动作语言的挖掘
b. 充分解放肢体,训练肢体动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编导的想象力,提高创编热情和兴趣
3. 训练方法
a. 根据音乐的节拍、节奏、情绪做随心的即兴舞蹈(教师可提供不同节拍的音乐)
b. 根据音乐的内容、风格产生想象,并随着音乐即兴舞蹈
c. 根据音乐的特点、风格、丰富即兴舞蹈的动作(教师可提供欢快、舒缓、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
d. 命题即兴。《春天来了》、《七彩的音符》。(教师也可自拟即兴舞蹈题目)
4. 训练要求
a. 能根据不同的音乐在瞬间内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内容、风格、特点等元素,大胆地进行即兴舞蹈。
b. 在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风格中找形象进行进行即兴舞蹈。
c. 在即兴舞蹈中,可以借助视觉(色彩、大小、光线、形状等)、听觉(水声、鸟声、风声等)触觉(粗细、软硬等)、味觉(酸、甜、苦、辣)、嗅觉(各种气味)等心理感觉来捕捉形体感觉。
5. 动点练习
舞蹈动作编舞训练是指通过对动作进行分解、组合和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在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中,有一门课程叫做《编舞技法——动作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编舞技法课程的基本内容,理解舞蹈创作的基本理论,熟悉启发式和回课制的教学方法。
在舞蹈中,动作是由动态、动速、动律、动力四个因素构成。动态即动作的姿态,包括静止的姿态、流动的姿态和舞步等;动速即动作的节奏、速度;动律即动作运动的规律(动作的空间走向,流动急缓的内在规范);动力即动作的力度。
一、力度与舞蹈动作力度是舞蹈动作中力量的主要特征,它决定了动作的“劲儿”和“法儿”。在分析一个舞蹈动作时,我们可以从时间、空间和力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分解。在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保留一部分元素并改变另一部分元素,这就是动作变化的基本方法。起初,我们可以保留大部分元素仅改变一小部分,然后逐渐加大变化成分,使观众在视觉上产生延续的感觉。
二、动作变化练习
尽管有三个方面的差异,但每种变化的程度不同。通常最容易变的部分是舞姿,即空间。时间的变化关系着动作自身节律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演员情绪、情感和心态。然而,最需要保持的是力度,因为力度保证了“味儿”和“法儿”,如果变不好就容易失去原有的风格特点。当然,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有时候力度也可以适当变化,但这要根据实际动作的发展来定,因为不同的核心动作在某一方面可变的程度是不同的。总之,方法可以千变万化,我们应当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三、将主题动作进行分割练习
选择好的主题动作进行分割练习,在主题动作这个“一”的基础上,运用分割练习的方法生成“二”,再从“二”生成“三”,如此往复,我们可以从主题动作中变化发展出源源不断的动作。由于这些动作都是从主题动作中发生变化而来的,因此它们不会失去原有的主题动作风格特点。
(一)训练方法:
1. 选择一个舞蹈动作,在这个动作元素原型的基础上变化:上身变化、下身不变;下身变化、上身不变;动作不变、变换方位;动作不变、变换空间;动作不变、变换力度;动律不变、变上下身动作。
2. 将新变化来的舞蹈动作按照顺序做,再前后错开顺序做。将新变化来的舞蹈动作按照某种线索(快慢、方位等)发展成一个舞段。
(二)训练要求:
1. 将新变化来的舞蹈动作按照顺序做,再前后错开顺序做。
2. 将新变化来的舞蹈动作按照某种线索(快慢、方位等)发展成一个舞段。
(三)舞台调度与运动路线调度
在创作幼儿表演性舞蹈(情绪舞、情节舞)时,我们需要考虑舞台空间运用的问题。编排一个或多个演员舞蹈的位置、动作朝向、运动路线,这就是“舞台调度”,也就是舞蹈动作和它所在的空间关系。
(四)运动路线调度
运动路线是指舞者在舞台上的运动路线,概括起来不外乎“直线”和“曲线”两种。最常见的是直线,如横线、斜线、竖线、折线等。采用哪种直线要根据具体需要来决定。例如,横线给人一种宽阔、平稳、安定、寂静的感觉;而斜线则表示无止境的延伸和无边无际的蔓延。
您好,点、线、面、体综合调度编舞是一种舞蹈编排方法,它是通过对舞台上的各种元素进行组合和排列,来表达舞蹈的主题和情感。这种编排方法可以使舞蹈更加生动、形象,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舞蹈所表达的内容。
在舞蹈编排中,点、线、面、体是最基本的概念元素,它们构成了空间。点的集合构成了平面,点的排列和延伸的轨迹构成了线,而线的交合又可构成平面,而平面的重叠便构成了空间。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舞台上有许多不对称的画面,比如分组的,一组人多,一组人少,独舞或双人领舞在一边,群舞在其它区域等等。打破对称可以使画面新颖、活跃,但是较长时间不均衡就不美观。对比的手法在艺术中也是被普遍运用的。在舞台画面中,高低、疏密、动静的对比应灵活运用,动作与画面的动和静也要运用恰当。
六、训练方法:(一)横线调度(以横线为调度的舞段)(二)曲线调度(以曲线为调度的舞段,包括S线、卷心菜等)(三)斜线调度(以斜线为调度的舞段,包括Z线、斜线等)(四)综合性调度(综合运用所有线、形、图)。
七、训练要求:(一)无论运用哪种运动都要注意画面的空间感,要考虑视觉上的先后和主次规律,分清给观众看什么,如何首先占领视觉心灵。(二)动作的选择要与运动方式、运动规律相结合。(三)综合练习中形式要与内容相吻合。所选用的调度必须有一个主要的调度。调度的方向感、空间感、以及构图、画面、动作要有逻辑性。
七、训练要求:(四)舞段调度之间存在着表现性倾向,同时舞段结构也存在突变性(包括突聚和突散)。要求动作、音乐情调、调度协调、恰当。
第四节交响编舞技法训练
交响编舞法就是受到交响音乐创作经验的启示,借鉴交响音乐的音乐思维逻辑而形成的,它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的创作手法,强化了舞蹈的表现力,从而把舞蹈创作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因此,可以说交响编舞法不仅是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创作思维。
一、交响编舞法
卡侬、赋格是借用音乐作曲法的一个技术,这个技术在音乐中的地位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但运用到编舞中,它们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会比在音乐中更加显著。
二、卡农练习
卡农即Canon,或者Canong。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卡农编舞是指将音乐作曲法中的卡农技术运用到编舞中,选择在空间、时间及力度上有对比的短句进行同一主题、同一舞句的完全重复。该短句的选择要注意具有卡农性质。如动作A、B、C、D,可以在四个声部之间做不同形式的卡农1、A、B、C、D四个动作,可分别在四个声部做间隔一拍的卡农,每个动作一拍完成。即第一拍第一个声部做A动作,第二拍第二个声部做A动作,第三拍第三个声部做A动作,第四拍第四个声部做A动作。第五拍第一个声部做B动作,第六拍第二个声部做B动作,第七拍第三个声部做B动作,第八拍第四个声部做B动作......以此类推,在音乐前两个八拍内四个声部就可做完全部四个动作。当然声部之间也可作间隔两拍、四拍......不同的变化。间隔时间越长孩子的动作反应时越长,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
然而,赋格的概念远不如卡农那么严格,因而允许有更多的情感或艺术的表现。赋格在音乐中是指同一主题多个旋律交织的对立统一的段落组合。在舞蹈中是指将在空间、时间和力度上不同侧重点的短句交织在一起的段落组合,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舞段一中包含A、B、C、D四组动作,每组动作两个八拍。舞段二中包含E、F、G、H四组动作,每组动作两个八拍。
1、舞段一的变化:第一声部在做A、B、C、D四组动作的同时,第二声部改变动作顺序做C、D、A、B四组动作。舞段二的变化:第一声部在做E、F、G、H四组动作的同时,第二声部改变动作顺序做H、G、F、E四组动作。第二声部动作顺序还可以做其他改变。
2、舞段一的变化:第一声部在做A、B、C、D四组动作的同时,第二、三声部改变动作顺序做C、D、A、B四组动作。舞段二的变化:第一声部在做E、F、G、H四组动作的同时,第二、三声部改变动作顺序做H、G、F、E四组动作。为了使视觉更具冲击力这组变化是在三个声部间进行的,所以三个声部的调度就很关键了。
4. 训练方法:(一)卡农编舞技法—选择在空间及时间上有对比的动作或动作主题短句来实践卡农的编舞方法。(二)赋格编舞技法—选择在空间及时间上不同动作的短句,该短句要符合赋格的要求,即对立统一的关系来实践赋格编舞技法。
5. 训练要求:(一)要达到空间与时间明显的几个线条的编织(二)舞蹈动作与音乐对位要巧妙结合。(三)要建立起音乐化的意识并能够在编舞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
第五节自娱性幼儿舞蹈创编训练
幼儿舞蹈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在舞蹈表现形式上有别于成人舞蹈。因此,幼儿舞蹈创编不能完全遵循专业舞蹈创编的规律,而是要根据幼儿舞蹈的形式特点,按其自身的规律进行。目前,常见的幼儿舞蹈形式有律动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即兴舞。这几种形式各异的幼儿舞蹈在创编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各有其特点。
一、幼儿律动创编
幼儿律动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做各种有规律的不断反复的单一动作或若干单一动作的组合。律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舞步和各种模仿动作,为其它形式的幼儿舞蹈教学打下基础,同时,能有效地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和音乐节奏感,提高对自然事物的艺术表现能力。
、合理运用简单的道具以增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简单的道具,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这些道具可以是实物、图片、玩具等,它们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运用这些道具,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更多地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自发地进行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力。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自发地进行表现,如绘画、手工制作、讲述故事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