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市区,为隋唐两朝首都,总占地面积84平方千米。西市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时称都会市和利人市,唐代称为东市和西市,规模相当庞大。历史上的西市面积有1600亩,纵横向各有两条街道,构成九宫格格局。西市平面呈井字形,南北约1031米,东西约927米,四面均有围墙门址,围墙内有沿墙平行的街道,内部南北向和东西向各有两条街道,将整个西市划成9个矩形区域。这9个矩形区域均四面临街,便于开展商贸交易。
大唐西市博物馆建于陕西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之上,是我国唯一一家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区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
大唐西市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118号,是一座以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题的民营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遗址主要包括东北“十字街”遗址、“石板桥”遗址、道路车辙遗址、店铺房基遗址、排水渠遗址等部分组成,分别以裸露原状和玻璃覆盖两种方式展示。
在这些遗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石板桥”,它由7块石板铺就,石板间有铁卡相互固定,这一技术在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中也有使用。此外,还有若干条宽约1.3米的车辙痕迹,经考证,这一宽度与唐皇宫大明宫、兴庆宫石门槛上的车辙宽度相当,体现了唐朝的车同轨制度。
006年,考古人员在西市遗址清理过程中,采集到60枚釉陶丸,除几枚残破外,大部分保存完好。这些珠算工具是古代计算方式的一种,唐代已有简易珠算,开始从筹算向现代珠算过渡。此外,西市出土的两件十二峰灰陶砚展现了唐代高超的制砚工艺和雅致的审美情趣。大唐西市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与丝路主题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多带有东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胡风与胡俗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开元中,士女开始穿胡服”。《新唐书五行志》也记载:“天宝初,贵族和士民都喜欢穿着胡服和胡帽”,这描述了在开元天宝年间,胡服的流行成为了社会潮流。唐代的彩绘釉陶戴笠女骑俑展示了唐代的服饰文化,女俑头戴黑色帷帽,上身内穿窄袖绿色长衫,外套圆领半臂,下着红色长裙。其中窄袖袍服和间裙都是受到胡风影响而产生的装束。三彩调鸟男立俑则展示了唐代男性的服饰,男俑头戴幞头,身着翻领窄袖胡服,腰系带,双手各持一小鸟作调耍状,神态悠闲潇洒。
大唐文化也深刻影响了当时到访的外国友人。唐长安城广迎四方宾朋,来自丝路沿线各国的人口达数万之多。他们的身份主要是使臣、商贾、僧侣、学生、伎艺,也有少部分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唐代权力机构。展厅里绿釉胡人午狮纹陶扁壶、三彩胡人陶哨、回鹘王子葛啜墓志等文物,不仅反映出盛唐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更是东西方文化深入互动的生动写照。
为了创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方式,大唐西市博物馆以“丝路”为主题构建陈列体系。自2010年开馆以来,已举办近百场弘扬和传承丝路精神的宣教活动,接待海内外观众逾500万人次。同时,博物馆还探索新的文保和交流方式。在常设展览“丝路起点 盛世商魂”之外,大唐西市博物馆还设有专题展览“货币中的丝路故事”,以时间为轴、以地域为纬,通过48个古代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枚货币,管窥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映射出丝绸之路的千年辉煌。此外,博物馆还开发了多种文创产品,拉近了文物与大众的距离。例如王莽“国宝金匮直万”款U盘、“中窠联珠对鸟织锦”图案杯垫、以西市遗址出土陶瓷羊为原型制作的存钱罐等。此外,博物馆还举办了“未成年人跳蚤市场”等社会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体验盛唐商业文化与西商精神。为了增强活动的仪式感,博物馆会带领孩子们进行诚信经营、文明经商的主题宣誓,开市时敲开市鼓,闭市时击闭市钲,让孩子们在感悟历史的同时接受诚信教育。
大唐西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16个国家、22座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不仅丰富了文化资源,更为文化交流增添了色彩。
具体来看,2014年4月,大唐西市博物馆成功举办的《陕西皮影展》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标志着中国非国有博物馆首次成功走出国门开展展览活动,为国内其他博物馆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另一次重要突破发生在2018年5月,大唐西市博物馆成功引进了《欧亚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这是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首次来到中国,展出了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金人”,供广大中国人民观赏。这次展览不仅提升了公众对丝路文化的认知,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文化交流上的深度合作。
总的来说,大唐西市博物馆通过与全球各地的博物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功推动了文化交流的进程,同时也为中国非国有博物馆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