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在参加“劳动改造”的作家张贤亮于1961年发现了戍塞边城——镇北堡。这座由黄土和糯米夯筑而成的城墙,历经数百年的风吹日晒,满是沟壑和窟窿。在这里,张贤亮感受到了一股不屈不挠、发自黄土地深处的顽强生命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张贤亮的举荐下,导演张军召在镇北堡拍摄了电影《一个和八个》。从此,镇北堡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之路。如今,在两座明清时期边防城堡遗址上修建而成的镇北堡西部影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雄浑为特色,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

镇北堡西部影城游客熙熙攘攘,装置作品《过程》展示了其特色。从谢晋的《牧马人》到张艺谋的《红高粱》,从历史剧《黄河谣》到经典武侠片《双旗镇刀客》和《新龙门客栈》,从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到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名作,让镇北堡成为中国发展最早的电影城,也让影城实至名归,得到“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出”的美誉。

2021年5月,“陆上行舟——第二届镇北堡西部影城装置艺术节”启幕,吸引了20多位艺术家参与。此外,还有20位电影工作者和音乐艺术家加入其中。在董事长张公辅的带领下,镇北堡西部影城步入“后张贤亮时代”,迎来了新的方向和发展。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的今天,西部影城如何定位?张公辅为这座影城的发展描绘了怎样一幅长远的蓝图?

与艺术关联的旅游盛宴

与国内繁多的艺术节相比,西部影城装置艺术节持续时间较长,近半年。张公辅概括介绍了艺术节本身的几大特色——燃烧、矩阵与在地性。他表示,艺术节以“陆上行舟”为主题,就是不走寻常路。镇北堡西部影城艺术节以“燃烧”作为主题,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燃烧”的环节,在西北这样的土地上,燃烧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仪式和象征。

其次,艺术节的20余件当代艺术装置作品,以矩阵的形式,与明、清古镇互为格局,相映成趣,生活、环保和艺术紧密结合。在艺术节现场,观众随处可见以梯子、椅子、农具、钢筋、砖头、布条等日常生活用品再创作而成的艺术品,华丽变身,却也保留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有的作品则是取自自然中的树墩、木材、柳条、竹子等原始材料制作而成,借自然之材,让现场观众反思当下的环境、生态与自然。

张公辅表示,所有作品均为本次艺术节特定空间、位置量身创作,取材于当地材料,既表达对历史现场的当代观念,也体现朴实的在地人文和自然环保精神。他强调,艺术节坚持“在地性”的创作,让观众能零距离欣赏作品,更可参与现场创作中见证艺术品诞生。他认为,公共艺术的精神在于在艺术体验中实现“受众”变“公众”,让公共艺术真正走进银川人民的生活。此外,他还表示:“艺术节打造与艺术关联的旅游盛宴,力图通过当代艺术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在旅行中增长见识,了解本土历史和文化形态。”

此次艺术节不仅有现场的艺术作品展示,还举行了《听见春光——小河寻谣计划镇北堡西部影城音乐会》。民谣音乐创作人小河及其团队现场演唱了他们所收集、整理与重新编排的各地即将失传的童谣。他希望通过寻找团队、音乐人的编曲和演唱,让更多人重视、发现、传播童谣,一起聆听童谣背后的时代故事。

在张公辅看来,镇北堡西部影城本身就是一件大的艺术品。虽然影视城是电影电视产业的副产品,却具有另一种功能——既是电影电视片的拍摄基地,也是旅游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别具一格的“主题公园”。在他心中,影视城就是电影电视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和影视艺术工作者的纪念馆。“在影城这件庞大的艺术作品中,选择举办艺术节,实际上是用另一种方式对这件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张公辅说,“以全新的展示方式,在过去大家对影城传统的认识上增加新的东西,让大家觉得影视城原来还能这样玩。我们也想通过艺术节为银川注入艺术养分,提升公众艺术审美能力,提升城市影响力。”

两座废墟半个多世纪以来见证了传奇。经过艺术加工后,一片荒凉成为奇观;用文化装点后,两座废墟变成瑰宝。这就是镇北堡的历史缩写。在张贤亮的努力下,经过数载打磨,镇北堡从一片荒凉、两座废墟变成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综合实验基地,享有“西北大观,宁夏之宝”之称。自上世纪80年代起,西部影城就成为中国电影的见证者,在此拍摄的影片之多、诞生的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城之冠,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如今,张公辅立足影城已有的电影、旅游名片,添加艺术、音乐、非遗等元素,以前卫的艺术理念一步步将镇北堡西部影城变得与众不同。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兴建影视基地的热潮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大大小小的影视基地数量已达数千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几乎每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都拥有影视基地。然而,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许多影视城面临着游客稀少、旅游不旺的问题。此外,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后续资金投入,很多影视基地很容易失去对剧组和游客的吸引力,陷入困境。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80%以上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15%的影视基地勉强持平,仅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做到微利。

面对这一现状,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张公辅表示,虽然该影城最初是依靠影视剧组来搭建影视场景而发展起来的,但张贤亮并不满足于此。在资金充裕后,他开始使用古旧建材建造仿古建筑,逐步将这里打造成一座“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并贯彻了他提出的“差异产生吸引力”的旅游经营理念。张贤亮曾在小说《青春期》中提到这样一个理念:要在市场上实现个人的最大利益,必须把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认为,中华民族已经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东西太多,从中随便挖掘一点东西就会使人们惊诧不已。而这些深埋在历史中的文化遗产,经镇北堡西部影城一一再现出来,就成了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卖点。

为了既体现传统文化,又容纳新思路,张公辅也在思考新的问题。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在旅游中放松自我,让身心得到舒缓。然而,现在的主题公园往往同质化严重,缺乏新鲜感。如何才能让游客感到新鲜,使游客有“惊异”的感觉,满足游客追求新鲜感的需求?张公辅的答案是——只有依靠经营者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想象来营造。

镇北堡西部影城占地300多亩,拥有100多处大小景点。凭借专业的艺术知识和置身游客的换位思考,张公辅将全程路线的景点布局设计成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有张有弛,让游客在移步换景的体验过程中,既能享受密集景点的视觉冲击,也能在空旷的空间中得到视觉与心灵的舒展。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电影场景,回想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电影桥段;漫步明城、清城、老银川一条街,感受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品尝高粱酒、登招亲台、体验沙漠之行,领略粗犷的西部风情。

张公辅认为,如果想在旅游产业取得突破并提升自身运营能力,那么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业品牌成为唯一出路。他指出,地方特色景区和文化可以通过实景演出、影视旅游等形式再创造,从而实现这一目标。

近年来,影城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开拓奇幻夜游、在游戏“余烬”中大胆加入影城元素,举办艺术节等活动。此外,还有Cosplay、戏剧节、美术馆等一系列文化项目,通过文化创新性的传承,拓展影城运营思路。

然而,随着影视制作模式和技术的发展,数字科技对影城的冲击也越来越大。西部影城和许多影视基地一样,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张公辅表示:“在制订规划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今后技术的进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影城的发展与影视文化、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张公辅坚信文化是生产力,具有传播力和感召力。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文化传播到多远的地方。因此,镇北堡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一项文化产业。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让它成为一个既有传统文化又能容纳新思路的文化创意基地。

最后,张公辅强调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他认为,文化产业不是由大做小,而是由小壮大。文化产业要从小处、细节入手,把每个环节做细,再把这些环节组合起来。正如做模型一样。通过这种方式,镇北堡西部影城以全新的面貌、优质的服务喜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张公辅介绍说,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影城致力于提升景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成为宁夏旅游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