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正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句话来自于电影《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根据2011年10月5日发生的“10·5”案件改编,讲述了中国决定派出缉毒精英组成特别行动小组,潜入金三角揪出幕后黑手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中国缉毒总队长高刚接受特殊任务,率领一支骁勇善战的战斗小组进入泰国境内,与潜伏在泰国的情报员方新武碰头。调查发现,真正的凶手在嫁祸残害无辜中国船员后,不但逍遥法外,更意图利用毒品制造更大的阴谋。历经数轮生死鏖战,毒枭“糯卡”最终落网。
除了真实事件本身的震撼性,影片呈现出的刺激、热血效果深深令观众折服,纷纷称赞制作水准直追超“燃”的好莱坞大片,“这是前所未有的主旋律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国庆黄金周档期,这部主旋律片叫好又叫座,一跃成为票房黑马。
尹鸿认为,《湄公河行动》是一部主旋律警匪片,上映十天来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电影从多个层次为观众留下了产生共鸣和发表意见的空间,可以说成功的做到了让所有人有话可说。
他指出,所谓主旋律就是体现主流价值,而主流价值是大家能够共享的价值,而不是单方面的、部分人认可的价值。《湄公河行动》恰恰为当下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很大启发,“好的主旋律电影一定是体现了主流价值的电影,而换句话说,真正的主流价值一定体现在主流电影中的,而不是体现在政治片、说教片、概念片中。”
此外,尹鸿认为《湄公河行动》本质上吸收了香港警匪片特点,在制作上则堪称国产警匪片最高水准。
此前,一部国产战争片的宣传片因美化战争而在网上遭到集体批评。尹鸿表示,这部宣传片本身的价值观不正确,过于炫耀以战争方式进入别国领土,导向了非主流价值,而不是主旋律。主流价值一定是可以和老百姓共享的核心价值,如国家精神、国家荣誉。同时,国家精神、国家荣誉要与人道主义相关,与对人的尊重、爱护紧密相连。
在尹鸿看来,《湄公河行动》中,国家为了不让13个公民白白死去,要还他们清白,这里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凌驾于个体之上。这才是真正的主流思想、主流价值,是大家能够共享的。与过去其他电影相比,《湄公河行动》在这方面有特别大的改变。虽然13个中国人是在流经多国的湄公河上受到伤害,但国家有义务保护公民。另外,缉毒不仅为了国家荣誉,本身更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生命安全。好的主旋律一定是建立在对个体生命尊重基础上的共同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和国家意识。
尹鸿认为,从前宣传爱国主义时,过度强调人人必须爱这个国家,却不说国家必须爱人人。然而,这正是国家和人关系的重要起点。我们之所以需要国家,是因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需要保护人民。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如何深入人心?首先要正确处理和表现共享价值观,其基础就是对人的生命和基本权利的尊重。这样爱国主义才会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大家才觉得这个国家是值得爱的。《湄公河行动》这一观念的转变,会对我们电影创作产生影响。爱国主义不能凌驾于个人之上,而要以个人为基石,以人为本。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让观众看到,即使在小花小鲜肉偶像当道的娱乐时代,主旋律电影仍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尹鸿认为,当下观众的需求多种多样,包括追求娱乐,但是对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认同渠道。过去观众们都去追捧小鲜肉偶像片,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很好的认同通道。
目前对《湄公河行动》的诸多影评里,频频出现“好莱坞化”“中国好莱坞”的字眼。然而,尹鸿表示,大家用不着去追求“中国好莱坞”“好莱坞在中国”,人类原本就有一些共享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分国界。既要有自己的主流价值,还要与世界文化融合。
好莱坞作为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的电影产业中心,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能够满足当地观众的需求,更有可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佳作。因此,我们应当在实现主流价值观与人类普遍价值之间达到融合,这样中国电影才能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能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接受。这一目标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在香港电影发展的历程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年香港电影在亚洲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和人气。未来,中国电影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可。这意味着中国不仅要坚守自己的主流价值观,还要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
在尹鸿看来,我们并不需要过分强调中国性,反而应该让中国电影越来越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