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联合采访团的记者们于8月14日上午参观了这座文化底蕴丰厚的革命圣地。走进博物馆,仿佛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让人在震撼与感动中久久无法平静。

“雄狮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10万驻疆部队将士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一道极富激情和诗意的军令,开启了边疆战士艰苦奋斗,屯垦戍边的辉煌历程!

踏入军垦博物馆,记者们仿佛被带进那段早已逝去却又并不遥远的记忆中。巨大的木犁反映了屯垦初期兵团条件的恶劣程度;“地窝子里的新房”用人物雕塑和真实场景再现了当年老军垦拓荒的艰难困苦;茅草屋里,一群穿着厚棉衣的孩子们并排趴在半截土墙上专注地写作业;巨幅半景画《屯垦戍边》在圆弧状的展厅中铺天盖地。站在画前,仿佛融入画中:千军万马开进了沉寂的戈壁荒滩,把亘古荒凉之地变成了激情燃烧的热土!

巨幅半景画《屯垦戍边》吸引着记者们驻足围观。讲解员指着一件1950年配发的军大衣说:“这是一件里里外外、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补丁加起来共计296块的军大衣。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新疆百废待兴。军垦战士们响应王震将军的号召节衣缩食,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于新疆建设,这件军大衣正是当年老军垦艰苦创业的物证。”

今年36岁的徐媛是博物馆中的一名普通讲解员,同时也是一名兵团人。2003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石河子,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工作至今已有15年。小时候,她就经常听父辈讲述军垦故事。因工作原因,她对于当年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触。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作为了解兵团、弘扬屯垦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