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是由著名编剧、导演梅峰根据老舍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抗战时期大后方一个农场发生的一系列小事件。影片具有国民性批判色彩的现实主义特点,通过嘲讽旧时代各色人等狭隘的生存格局和人性弱点,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在这部影片中,范伟饰演的主人公丁务源是一位擅长扮演小人物的演员。他在塑造每一个角色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确立人物基调,简洁、有效地组织行动,并使人物形象和观众建立起天然的亲近感。

影片中的丁务源原本已经混得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但仍然处心积虑地想要保住农场主任的位置。他抓住了烟火气,也就抓住了大气质和小细节,令演技在一部技巧平实的影片中外化彰显,质感独特,引人思考。

面对外来者秦妙斋,丁务源是来者不拒的。他总是维持着应有的分寸,掂清对方的分量,对于那些艺术品不懂也无需懂,尊重,宽容,就可以赢得口碑。范伟在此节的表演,并不使用过多设计,只保持基本态度即已很好地完成创作任务。这是演员对人物关系的精准判断。

当改革家尤大兴从海外归来,锐意改革时,丁务源心中是不免一惊的。面对这个强劲对手,范伟的表演外冷内热。外部表现小人物的在乎和气沮,内心却坚定强横得很。一切为了保位置。丁务源绕道而行,不做正面冲突,所有的借助力量都被发动起来,一点点消耗着尤的能量,直至这位心高气傲的人物赌气离开。不战而屈人之兵,挤压式打法,丁务源又一次成功了。范伟收敛得色,在此只做平淡的外部处理,使人不仅产生联想,这位看似老好人的主任,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如此走过来的,农场之争,并不只是最后一步。

在与一直暗中作梗的李会计的对手戏中,范伟的表演不冷不热,任其自由行事,直到李会计甘拜下风。在此间的对手戏中,范伟表现出更多的态度流露,盖因冷与热皆易暴露痕迹,演员对分寸的把握很好。

范伟在电影中成功塑造了多个女性角色对手,并分寸拿捏得非常好。

对于佟小姐这个罗曼蒂克的小资女性角色,丁务源深知她的心态,所以不会去提醒她自己的白日梦。对于伪艺术家秦妙斋和佟小姐之间的荒诞浪漫情节,丁务源也不会幸灾乐祸地提醒。同样,对于对手尤大兴的太太,范伟的表演准确地呈现了丁务源对尤太太的复杂心态,表现出怜悯、怨恨以及一点点变态的小欲望,但丁务源控制住了这些情感,不让它们影响大局。

梅峰导演在处理整部影片时,强调了一个“静”字。范伟的表演也以“静”为本,静中寓动,引而不发。他将人物塑造分为两个层面:外层保持油腻中年男人的基本状态,水平不高、智慧不足、疲于奔命、巴结逢迎,努力处于二等货色的状态,以便避祸;内层则细致地描绘小市民实用主义的心理视界。人物的行动在外层与内层之间游走,隐约忽现,不做大开大阖的设计,只让表演细节自然流淌,信息量逐渐叠加。观众在黑白影像间逐渐窥清了小人物可悲的生存技巧,随波逐流而又不甘寂寞的本质。

范伟的电影表演技巧不断进化。他从基层走来,经历了喜剧小品的锤炼,打造了个人冷、憨、呆的基本特色定位。在走上电影创作的新舞台后,他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表演风格转变:第一个阶段,依靠小品表演积累的经验,以讨巧的姿态先声夺人,努力实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在《天下无贼》《即日启程》等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明显的小品表演痕迹,但仍然深受喜爱。第二个阶段,他更多掌握了电影表演的创作规律,努力做到由外而内、沿表溯隐,控制使用快速讨巧的表演方法,转为追寻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看得见看得清。在《南京!南京!》《1942》《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范伟在表演上新的追求和实践。

如今,范伟对各种电影角色的塑造都能够游刃有余,不再刻意消除小品味道和外部痕迹,不再做过多的主观追求。相反地,他以当下的行动活在当下、自如收放:需要夸张时随性夸张、需要体验时全心体验。在更高的层次上,他以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努力呈现各色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非常宝贵的是,范伟始终没有丢掉表演中的那份烟火气。这份烟火气来自于生活、服务于艺术。在大雅大俗之间总有人间烟火缭绕,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