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小不点妈妈!当陈忌谮走上东艺演奏厅舞台,主持人罗海琼热情地拥抱了她。这是TIE2019青少年戏剧与创新教育国际论坛上的一幕。罗海琼在这个舞台上的身份不是因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为观众熟悉的演员,而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她口中的“小不点妈妈”陈忌谮是“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创始人、艺术总监。

2015年,抱着“让孩子也看点好看的”初心,“小不点大视界”——这个当时在国内十分罕见的微型剧场在上海大宁诞生了。多年来积累大批忠实亲子观众,甚至有了如罗海琼的女儿那般“在小不点长大的孩子”。如今“小不点大视界”已在北京、杭州等多地拥有分支。今年由陈忌谮发起,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青少年戏剧与创新教育国际论坛又是“小不点”新的第一次。来自全球的戏剧导演、演员、创意总监、美术馆和教育机构负责人、教育戏剧行业创始人齐聚一堂,畅谈戏剧与孩子的关系。

故事,共享人类的秘密

在英语中,Play既表示戏剧,也是玩。“文化如水、教育有戏。我曾在丹麦看到那里很多社区都有小剧场,演儿童剧,甚至纳入课堂教育,让人不禁感叹安徒生家乡的聪明和远见。”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陈圣来眼中,戏剧和好玩联系在一起,既包含了戏剧的文化魅力,又显示了戏剧的游戏和好玩,与儿童天性契合。“儿童天性是喜欢游戏的,是喜欢好玩的。”

“我们的观众是谁?”澳大利亚斯林斯比剧团导演、美国全球儿童表演艺术交易会(IPAY)董事会成员安迪·帕克提出了这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他认为:“剧场就像一个部落,孩子们、还未当父母的年轻人、成年人和祖父母坐在一起,在黑暗中分享一个故事。剧院必须好好利用这个共享空间和时刻,让观众参与其中,而不仅仅只是观察者,这是电影和电视都替代不了的。我们的目标是为所有人提供戏剧,而不仅仅是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有观众都保持真诚,将孩子和大人同等对待。面对10岁的观众时,我们需要想象,这个孩子有一天会长大;面对50岁的观众时,我们要记得他内心仍深藏着一个8岁的小孩。”

安迪·帕克曾表示,剧场是一个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和可能性的地方,为孩子和大人带来奇迹。在很久以前,祖先们坐在篝火旁讲述故事,四周是无边的黑夜。他们分享自己的恐惧、喜悦、希望和梦想,充满了仪式感,没有设立围墙,故事没有分门别类,也没有说必须3个月、18个月、4岁或8岁才能听。好的剧场就是重新点燃这个篝火,让大家围成一圈,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一起共享时间、空间以及温暖的故事。

如今,儿童剧市场参照国际正在拥有越来越清晰的分龄提示,让家长在挑选剧目时更有针对性。然而,安迪·派克的分享又指向另一个维度——那就是无论适合于哪个年龄段的儿童戏剧,前提是它是一个好故事,即便成年人也能享受其中,甚至获得在观看成年人戏剧时不一样的触动。

陈忌谮是一位资深剧场爱好者,她曾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担任“买手”,为上海观众挑选好节目。成为妈妈后,她带着当时不满3岁的女儿开始全球看剧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外国的儿童剧并不都是好的,而且女儿并不是不喜欢看戏,而是没找到她喜欢的戏。真正好的儿童剧不仅孩子们喜欢,连她这个剧场老手也很受感动和感染,有一种看大人戏时不太能感受到的纯净感。

借鉴国外流行的微剧场模式打造的“小不点大视界”正是在这些想法的推动下诞生。陈忌谮表示:“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在乎孩子进剧场这件事?不惜成本把孩子带到全世界各地看戏,没有剧场就会造剧场?对我来说,剧场是非常奇妙的地方,不仅多元,而且多变,孩子们在剧场中可以看到世界,看剧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充盈。剧场不是一个说教的地方,但是教会我们很多事情,用剧场和戏剧守护孩子们的童年,保护他们的想象力——我们不希望孩子们用未来一生去治愈童年,而是用童年治愈一生。”

今年夏天,陈忌谮带领13个孩子去了阿维尼翁戏剧节。令她惊喜的是,这些之前互不相识的孩子们在短短4天内就排出了一部戏。他们自信地在街头展示海报,邀请当地观众来观看。每场演出后有演后谈,观众问:“这些孩子怎么选出来的?”他们回答:“他们不是选出来的,而是来自中国五湖四海各个城市,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小在我们的剧场长大的孩子。”陈忌谮相信:“剧场长大的孩子会有能力和世界对话。”

演戏和排练真实生活的挑战也是儿童剧创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问题。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总之,儿童剧不仅能够带给孩子们欢乐和启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

周笑莉是上海观众十分熟悉的演员,近年来,她以戏剧表演教授的身份致力于推动教育戏剧项目。在她看来,戏剧可以造就人格和品格,在戏剧的虚拟环境下尝试现实中未曾尝试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弥补一个人在性格、情绪等某些方面的短板。“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就是戏剧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戏剧教育基础。对孩子来说,在他们正式步入社会之前,有了戏剧教育作为基底,帮助他们梳理情绪、培育人格,相当于护航未来人生的底层操作系统。”

与悉尼歌剧院有三年合作伙伴关系的周笑莉表示:“我们与悉尼每所学校都有三年的合作关系,实践教育对创造力的探索。”悉尼歌剧院教育总监弗兰克·纽曼认为,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个认知过程,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它也像肌肉一样伸展训练,剧场所倡导的创意和艺术教育项目做的就是这样的训练,“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情绪,比如自豪和恐惧,不同风格的艺术创作,并让他们在这个项目中经历的一切成为他们日后真实生活挑战的排演”。

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创始方、英国Punchdrunk创作总监兼联席CEO皮特·希金分享了该公司所作的戏剧教育项目旨在“用戏剧把教师变成魔术师,将学校变成魔法学校”的想法。“2013年,我们创建了一个沉浸式移动图书馆项目——The Lost Lending Library(失落的图书馆),它在学校里将某个空间打造成一座‘魔法’图书馆,孩子们在馆内会遇到演员扮演的图书馆管理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起演一出戏。管理员会告诉孩子们,图书馆正飞跃在世界各地寻找年轻的故事学徒,邀请他们加入其中。每个孩子都将获得一张个性化的见习学徒会员卡,成为图书馆的小小故事创作者,他们创作的故事中的一些道具还会真实地出现在他们身边。”

皮特·希金说,这个项目需要教师、孩子全员参与,将一系列工作坊、戏剧体验、衍生活动等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他认为:“沉浸式图书馆的存在很简单,就是收集新故事,想象力会使这个空间持续拥有魔力,大家会不断讲述新故事,孩子们从彼此的故事中获取灵感。所有成年人要和学生一起表演,而且不能告诉他们有一个剧团在这里工作,最大的催化剂无疑是老师,他们必须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戏剧就是让所有人可以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第一步就是相信自己能够讲故事,孩子完全有能力成为故事的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