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图书馆十年不拒乞丐,秉持人道主义精神

“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如是回应。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重要机构。近日,褚树青的这番话再次在网络引发热议。

据悉,自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连续10年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对于拾荒者和乞丐入馆阅读,杭州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人民日报评论:“暂时的人生境遇,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未来。如若洗净了准备翻书的手,又怎有理由拒绝人汲取知识!知识的殿堂,应向所有求知的人敞开,无论贫富贵贱!”

不少网友对杭州图书馆的做法表示赞赏,称知识面前应该人人平等,杭州图书馆的做法为社会竖起一股正能量。网友@摘星手010说“图书馆中,乞丐和社会精英平权”,@山庭顾客表示,“社会缺失的就是这些。本来这些公益可以看做很是理所当然的公平,但是放到当下却显得十分宝贵。”“为每个人提供阅读机会,这才是图书馆的意义所在。”不少网友为褚树青竖起大拇指,称其是“中国好馆长”,认为褚树青的做法是真正的人道和民主。

然而,也有读者在微博上反应“图书馆人太多,学习注意力难集中”。对于本地图书馆,不少市民更是期待其能更加规范管理,不要将其变成一个“旅游观光的地方”。网友@云淡风清_8728提出:“既然免费的对象是公众,乞丐是公众一员,所以就不应该拒绝。问题的关键是,乞丐进去是为了读书还是为了方便乞讨,应该区别对待。前者需要鼓励,后者应该管理。”

总的来说,杭州图书馆十年不拒乞丐的做法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共享知识的平台。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图书馆的管理问题,确保其既能满足公众需求,又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网络上,近日有杭州当地市民提出质疑,认为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这些市民表示,“许多乞丐并非真正来读书,而是选择在这里休息或睡觉。”“进入图书馆时,至少应该保持衣着整洁,以表达对书籍和其他读者的尊重。如果乞丐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并不反对他们入内。”“公共资源大家都有权使用,但前提是你不能损害他人在使用时的权利和体验。”

对于这一争议,南方日报记者戎飞腾和实习生邱佳玲进行了报道。原标题为[杭州图书馆十年不拒乞丐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