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听觉有关。
那么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耳的结构。
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因此耳又叫位听器。也有人将外耳和中耳列为位听器的附属器。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耳郭耳郭的外面有一个大孔,叫外耳门,与外耳道相接。耳郭呈漏斗状,有收集外来声波的作用。它的大部分由位于皮下的弹性软骨作支架,下方的小部分在皮下只含有结缔组织和脂肪,这部分叫耳垂。耳郭在临床应用上是耳穴治疗和耳针麻醉的部位,而耳垂还常作临床采血的部位。
外耳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长约2.5~3.5 cm,其皮肤由耳郭延续而来。靠外面三分之一的外耳道壁由软骨组成,内三分之二的外耳道壁由骨质构成。软骨部分的皮肤上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聍腺。外耳负责采集环境的声音,声音沿着耳道向内发送,使鼓膜振动。在鼓膜后面,有一些精巧的生理结构,它们把声音传输给内耳,内耳再传输给大脑。
鼓膜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膜后面的中耳有不少骨头,它们在人出生之后不久就停止生长了,所以你的中耳内的骨头大小和你婴儿时期是一样的。
其中一个骨头是人体内最小的,叫做镫骨,大概是一粒米这么大。镫骨长在内耳的开口处,并向内耳传输振动。
镫骨的大小
鼓室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小腔,容积约为1 cm3。鼓室是中耳的主要组成部分,里面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镫骨的底板附着在内耳的卵圆窗上。三块听小骨之间由韧带和关节衔接,组成为听骨链。鼓膜的振动可以通过听骨链传到卵圆窗,引起内耳里淋巴的振动。
内耳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由结构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所以又叫迷路。迷路里充满了淋巴,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身体的平衡有关。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听觉有关。
那么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在内耳里有一些神奇的结构。下图这个东西,是电子显微镜下的耳蜗,它就像神奇海螺,能够采集声音。
把它放大,会看到更有趣的东西。
这些一排排的牙齿状细胞结构,就是采集声音机械信号的终端——毛细胞的静纤毛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静纤毛只有毫米的千分之一那么高,它们会感受声音振动。
老年性失聪是听力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毛细胞的凋亡是老年人听力不好的主要原因,但其中许多人的听神经仍然是完好的。
现代科技也有补救的方法。由于毛细胞不再向听神经发送信号,听神经一直处于百无聊赖的待机状态。对于丢失了太多毛细胞,但听神经完好的人,可以植入人工耳蜗,这种植入内耳的装置可以直接刺激听神经,替代毛细胞的功能。
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分享生物学的乐趣!
乐己得优∣乐自己得优异
·END·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