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9月29日至30日,“2021中国通信学会环球科学家蓝海论坛暨《中国通信》科技前沿研讨会”在苏州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中国移动研究院张同须院长、高通公司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博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续合元以及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专家精英,共同探讨推动范式变革、引领未来发展的话题。

会议第一天的主旨报告和主题报告围绕“拓展5G应用,探索6G研究”为核心话题展开讨论,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发表了题为《智能化网络空间发展思考》的主旨报告,提出智能感知、智能网联、智能决策、智能管控和智能安全等五大主体功能构建新型网络空间,以推动网络强国战略的落实落地,为国家总体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紧接着,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紧扣会议核心话题,作了题为《意图通信-一种新的网络形态》的报告。他提出了意图通信网络的新概念,包括意图的捕获、传递、解析和实现,通过系统熵对网络整体有序演化进行量化评价,使通信链路与网络随场景需求的变化不断重塑,构建“节点极智、网络极简、达意通信”的新生态,实现“智简+达意”的网络通信新范式。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同须作了题为《探索未来—6G研究展望》的报告。他指出,6G网络演进的驱动力来自新业务需求、技术融合和生态构建三个方面,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瞄准“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创新发展愿景,不断加强和夯实6G应用基础研究和标准化推进工作。

高通公司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在报告《5G的未来发展》中提到,从5G到6G,毫米波是一个技术演进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是5G的核心技术,也将成为6G的核心技术。他还表示,汽车上的诸多应用与服务,如蜂窝车联网、数字座舱、自动驾驶和车与云之间的服务等,都与5G以及将来的6G技术有关,这些应用将会直接影响并推动5G到6G的发展。

最后,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副总工续合元在演讲中分析了制约5G整个规模化发展的一些根本问题,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模式、业务融合等。他指出,目前5G与行业转型升级的融合还远远不够,希望未来5G作为新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能用低成本赋能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本次蓝海论坛上,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沈纲祥、华为无线网络RAN研究部汪少波、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清华大学教授陶晓明以及北京大学程翔教授分别从光网络交换节点架构及技术、万物智联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大规模MIMO系统信道创新技术解决方案、脑启发无线多媒体计算通信、车联网与网联车关系以及5G、6G和智慧交通的融合领域等多方面分享了他们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沈纲祥教授介绍了未来光网络中全光交换节点架构及技术,为我们在光网络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汪少波博士则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时代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困境以及可能的技术路线和解决途径,为我们分析了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介绍了大规模MIMO系统及其信道所面临的问题,并特别提到低开销多域MIMO信道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清华大学教授陶晓明则分享了他在脑启发无线多媒体计算通信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无线通信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相交叉融合的角度,借鉴人脑的视觉认知过程来探索创新的解决方案,对我们实现未来的高质量无线多媒体计算通信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北京大学程翔教授阐述了车联网和网联车的关系,并提出了创新的社群智能架构对未来我们研究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的启发性建议。腾讯智能网联总经理张云飞则介绍了公司在5G、6G和智慧交通的融合领域为社会提供的优质数字服务产品。

专家们的观点各具特色,有真知灼见令人脑洞大开;有远见卓识使人受益匪浅;有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蓝海意味着未知的领域,蓝海论坛越来越成为信息通信领域展示“有思想的学术,有创新的发展”的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