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熟市古里镇故事大王陆瑞英在地头给村民讲述她的民间故事。她以白茆塘为例,讲述了这条河因流沙问题曾被改名为白猫塘,后来演变为现在的白茆塘。

陆瑞英出生在常熟市古里镇上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她与祖母一起纺纱,唱山歌、讲故事,向亲戚和村里人请教。凭借天生的好嗓子和聪颖的天性,她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歌手。有一年,有关部门请她去唱山歌,她日夜不停地去唱,喉咙唱哑了。时任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周正良鼓励她收集和编创民间故事,往故事家的方向发展。

陆瑞英积极外出与其他民间故事家交流,搜集、丰富自己的民间故事。虽然只上过半年私塾,但她有惊人的记忆力,只要别人给她讲过的故事,她都能牢记在心。回来后,她把听来的故事细细进行琢磨推敲,并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修改和整理,再把经自己加工以后的故事讲给四乡五邻的群众听。

陆瑞英对每个故事都要反复推敲、揣摩,抓住每个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背景,加以提练,讲的时候条理清晰,泾渭分明,绘声绘色,扣人心弦,力求既生动深刻,又通俗易懂。而且陆瑞英讲故事神采飞扬,生动形象,语言幽默、流畅,用吴方言特有的节奏感配合丰富的手势,听起来很有感染力。

陆瑞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民间文艺家,擅长风俗山歌、生活山歌、劳动山歌、四句头山歌等,掌握着数以千计、原汁原味的传统山歌和民间故事。她的嗓音清脆甜美,曲调细腻委婉。她的故事以社会生活故事为主,内容丰富,门类众多,包括从盘古开天辟地讲起,一直到现代,包括现代农村生活当中的故事,分为神仙、鬼怪、机智人物、动植物、生活传说,极富乡土气息,在整个苏州地区、乃至省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得到了省民间协会、苏州地区民间协会的重视,江苏省和苏州市两级民间文艺家协会先后三次召开陆瑞英故事研讨会。

陆瑞英取得了无数的成果和荣誉。1986年8月,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苏州召开“陆瑞英民间故事讨论会”,对陆瑞英民间故事成就给予高度评价。1994年4月,陆瑞英赴京参加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走向21世纪文学研讨会”,在会上讲了自己创作的民间故事《住在哪里》和神话故事《刘猛将》,其中《刘猛将》获得三等奖。1995年5月,陆瑞英赴京参加了中国作家文学教育中心召开的“社会转型与文学发展研讨会”。2007年,汇集了她130首山歌、80个故事的《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首发。当年已经75岁的陆奶奶走上了北大讲台,一个普普通通、从田埂走出来的农民站在国家最高学府的殿堂,用吴语侬语给北大学生讲民间故事。同年,陆瑞英分别被国家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茆山歌杰出传承人。

陆瑞英是常熟市古里镇民间故事家,是家喻户晓、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她从小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幼时就喜欢唱山歌、讲故事,童年时代就与民间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她唱山歌、讲故事的是她的祖母。

2007年5月17日,《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首发式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本书收录了陆瑞英的80多个故事和130首山歌。

虽然年岁已高,但陆瑞英依旧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仍为白茆山歌和民间故事的传承发展而忙碌着。2009年至2013年间,常熟电视台开设《陆瑞英讲故事》栏目,陆瑞英共讲述了488则民间故事,成为了常熟老百姓非常喜爱的节目。

如今已经90周岁高龄的陆瑞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这些东西以文字和声音的形式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她说:“我现在千方百计动脑筋要传下去。我出的歌谣集书里面只有130首山歌、80多个故事。但我肚里还有400多首山歌,还有400多只故事,还有两本书的资料,希望有人帮我整理出来,否则要埋没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