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年8月6日上午,60件珍贵的“天外来客”陨石在山西地质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这些看似普通的岩石实则蕴含着宇宙的奥秘,被称为“天外来客”。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陨石知识,挖掘与提升陨石文化内涵,当天上午,“天外来客——2019世界精品陨石联展”在山西地质博物馆拉开帷幕。开幕式后,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讲坛和山西地质博物馆·地博科普讲堂还联合举办了科普讲座“天外来客群英谱——解读陨石精品展”。
本次展览由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主办,山西地质博物馆、吉林市(陨石)博物馆承办,省内外相关机构和知名陨石收藏家共同协办。展览共分五个部分:陨石的由来、世界精品陨石、著名的目击陨石、有故事的陨石、陨石的科普与科研,展出各类精品陨石标本60件,部分珍贵陨石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伟彪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山西观众感受到陨石的魅力,地质学的魅力。同时,他也强调了科研工作者如何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科普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合作、交流学习的必要性。
收藏家代表、上海五云坊陨石工作室创始人张勃表示,本次特展为山西地质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陨石交流平台,为国内陨石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山西地质博物馆将陨石纳入馆藏科普,令人感动。
开幕式上,山西陨石收藏者李建成向山西地质博物馆捐赠了两块陨石标本,分别为2018年6月1日降落在西双版纳的目击球粒陨石和摩洛哥发现的目击非球粒陨石。此外,山西地质博物馆还与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为了进一步推广陨石知识,提高公众对陨石的认识,开幕式后,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讲坛和山西地质博物馆·地博科普讲堂联合举办了科普讲座“天外来客群英谱——解读陨石精品展”。讲座特别邀请了徐伟彪研究员主讲。现场观众可以通过讲座了解展出的陨石标本及其背后的故事,探讨陨石的科学价值。
“原来陨石可以如此美丽!而且能够一次性欣赏到如此众多的精品陨石,实在令人叹为观止。”8月6日上午,“天外来客——2019世界精品陨石联展”在山西地质博物馆四层临展厅盛大启幕。在参观者如潮的现场,不时传来观众的惊叹声。
当日,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讲坛和山西地质博物馆·地博科普讲堂联合举办了一场科普讲座。讲座结束后,众多陨石爱好者纷纷上前向研究院院长徐伟彪请教陨石方面的知识,热情高涨,久久不愿离去。徐伟彪研究员感慨道:“没想到山西陨石文化的基础如此雄厚,山西地质博物馆在日常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功不可没!”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这场精彩的展览和活动从设想提出到正式落地,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各种陨石让观众大呼过瘾
本次展览位于山西地质博物馆四层临展厅。一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多媒体墙,上面展示了中国目击陨石陨落分布图。一张中国地图上布满了红色的圆点,轻轻一点,便可看到该地区发现的陨石名称、类型、重量、年代等信息。孩子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
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国内多家陨石研究机构、科普机构和著名收藏家的精品陨石。展出的60块陨石中,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有吉林市(陨石)博物馆馆藏的“名品”,也有著名陨石收藏家珍藏的“宝贝”。各种形状、颜色和质地让人目不暇接。展厅中最重头的展品是发现于新疆自治区阜康的一块橄榄陨铁,它呈正方体形状,在灯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显得非常神秘迷人,让人在震撼之余也深感着迷。一位观众连声称赞:“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据了解,展出的陨石除了吉林市(陨石)博物馆的馆藏品外,还有20多块来自上海、北京、新疆等地的知名陨石藏家。上海五云坊陨石工作室创始人张勃在国际上都是“小有名气”的陨石藏家,这次带来的“宝贝”最多。在与观众交流时,他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金属探测器“寻宝”。对于能来山西展出自己的藏品,张勃感到非常高兴:“陨石界非常需要这样的交流机会,山西提供的这次机会非常好!”
关于陨石的概念并非每个人都能清晰理解。讲座中,徐伟彪研究员对参展的精品陨石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从陨石的定义、种类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科普知识。这是继6月2日有过一次讲座后,徐伟彪教授时隔两个月再次来到山西,为大家解开陨石的奥秘。
陨石事件和陨石类展览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陨石并收藏。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清楚陨石究竟是什么。据《中国陨石网》统计数据,近几年共收到了2万多条求鉴帖,但最终只有57块被确认为陨石,超过99%的帖子所提及的都不是真正的陨石。
“早在汉代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就对陨石下了非常准确的定义。”徐研究员介绍说,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写道:“星坠至地则石也”。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首先,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天体的碎片;其次,这些碎片穿过地球大气层自然陨落到地球。他还进一步指出,因被观测到坠落过程而直接寻获的陨石称为目击陨石,其他的陨石则称为发现陨石。通常情况下,陨石会以降落处或发现处命名。
徐伟彪研究员举例说:“中国的南丹铁陨石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击陨石”。据明史上记载:“正德丙子夏五月三夜庆远西北方星陨,有星长五六丈,蜿蜒如龙蛇闪烁如掣电。”这就是1516年6月2日广西南丹的铁陨石雨。当时因为人烟稀少,并没有把陨石找出来。直到1958年的大跃进时代,老百姓在山里发现了上百吨的铁陨石碎片,以为是铁矿石,拿回去炼钢,结果发现这些铁块根本融化不了。经过专业地质人员鉴定后发现,这不是铁矿石,而是真正的陨石。“很多历史记载不一定能找到实物佐证,而能找到实物的又不一定有历史记载,南丹铁陨石是非常难得的,它的历史记载和实物可以相应起来”,徐伟彪说。
已发现的陨石中球粒陨石居多。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着无数奥秘与神奇,陨石就是其中之一。徐伟彪研究员介绍,陨石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其中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是主要类型。全世界已获得国际命名的陨石共有61366块,其中球粒陨石占到总数量的92%,约为56000块;无球粒陨石占5%,约为2885块;铁陨石占2%,约为1222块;而最少的是石铁陨石,仅占0.5%,约为369块。由此可见,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陨石都是球粒陨石,其中普通球粒陨石较为常见。例如吉林陨石馆提供的吉林陨石、收藏家张勃提供的曼桂陨石等。
此外,石铁陨石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中铁陨石和橄榄陨铁。对于铁陨石来说,还可以细分为六面体铁陨石、八面体铁陨石和富镍无结构铁陨石三种类型。著名的南丹铁陨石为粗粒八面体,新疆阿勒泰铁陨石则是中粒八面体。
要想找到真正的陨石,必须具备一双敏锐的“慧眼”。
山西晚报记者在展厅看到,一块标注为来自俄罗斯的陨石,个头不大,奇的是居然镶嵌在一段树干上。据介绍,这块发现于俄罗斯海参崴东北10公里处的阿林陨石,是一块目击铁陨石。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是单一的一块陨石,而是嵌在一截树干中。“1947年12月12日上午10:38,一场铁陨石雨降临到俄罗斯境内,一个陨石碎片因为撞击到树上而夹在了树缝中,被发现后为了展示原状,便和树干一起展出”,现场的讲解员说。
展品中有一块铁陨石,是在埃及的沙漠里发现的。最初,科学家在卫星地图上发现埃及境内有一个直径约45米的陨石坑,保存得很完整,于是,2009年,组织科考队去附近考察,在陨石坑周围找到了很多碎片。对此,徐伟彪表示,“其实,在陨石坑周围找到陨石的概率非常低,很难找到,但是他们确实找到了。”
怎么知道树干上镶嵌的是陨石而不是普通石头?讲座现场,徐伟彪研究员给大家讲了一些简单的辨别方法。“陨石常见的外表特征是外表熔壳和表面气印,多在博物馆看看实物就会有经验了,只有看实物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常见的内部特征是切面上可以看到圆形的球粒,因为我们看到的陨石90%以上都是球粒陨石,另外很多球粒陨石里面有金属颗粒,所以它也有磁性,可以用磁铁吸住。”徐伟彪说,“但是只有一个特征符合是不行的,必须把这几个特征综合到一起,才可以判断它是不是陨石。”
花絮
观展和讲解都得提前做功课
徐伟彪研究员的讲座,是对“天外来客——2019世界精品陨石联展”的全方位解读,吸引了很多陨石爱好者。现场,一位女士一直在用手机拍摄讲座的课件,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自己平时就喜欢收藏一些奇石,但对陨石不太了解,“难得有大咖做讲解,我想把它录下来,去展厅看展时可以回放,把讲解和实物对应起来看,这样才能更有体会。”
在观众席中,还有一群“小小地学家”,他们是为山西地质博物馆提供志愿服务的小志愿者,这次来听徐伟彪教授的课,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能更好地为大家讲解。来自省城中辐院小学的吴桐俣今年六年级,刚成为“小小地学家”不到一年,这次讲座让她收获很多,“我才知道原来陨石有那么多种类,降落到地球上有那么多。这是次学习的好机会,自己学好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