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声波穿过耳廓,经过2-3厘米的外耳道,然后使鼓膜振动中耳鼓膜锤骨中耳将外耳道传过来的声能转换为机械能,声音气导传递至耳道,振动鼓膜并使依附于鼓膜上的锤骨柄动作,将振动传递至听小骨。

频率越低的声波,传播越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部(耳蜗顶点)。

频率越高的声波传播越近,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底部(卵圆窗)。这就类似于人们抖动一条绸带,抖动的频率越低,才能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位置越远,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  备注:事实上,行波原理仅为耳蜗的感音生理中的其中一种说法。除此之外,还有共振学说,电话学说和排放学说。

其中,排放学说为日前最有影响的学说:低频率音(400Hz以下)为电话样编码,而高频率音(4000Hz以上)为部位编码,中频率音(400~4000Hz)是由听觉系统利用部位及电话样信息以辨频率。当声波经卵圆窗进入耳蜗变成液波时,基底膜则随液波上下移动。当其向上移动时,毛细胞顶部的网状层 与 盖膜 则以 螺旋板缘 为支点进行移动,结果在两者之间形成剪刀式的运动,毛细胞的纤毛被弯曲,使其底部的神经末稍产生神经冲动,经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引起听觉。这就是耳蜗运作的机能。

人工耳蜗旨在绕过损坏或退化耳蜗毛细胞,依据耳蜗对语言的编码原理,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的电刺激脉冲,直接刺激耳蜗内不同位置电极附近的听神经,可以使耳聋患者感受到声音。目前的人工耳蜗植入,耳蜗外机器一般是植入颞骨下皮下的。

人工耳蜗分内部和外部设备,外部部分包括一个麦克风,语音处理器和连接电缆。主要安装在外耳廓内侧和外侧。

这就是人工耳蜗的基本运作机能和外机安装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