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电影,观看过之后总会想要再看一遍。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但很多时候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下面我们来重构这个故事,并保留原有的段落结构。

肖斌

有些电影看过之后会看第二遍,《路边野餐》就是这样。有些电影看过之后觉得好,想说出来感受,可是很难说出来,《路边野餐》就是如此。

■一个长镜头

一个42分钟的长镜头没有剪辑,一口气连接42分钟。从接客的摩的开始,新的人物在这里登场,接客的小伙儿卫卫(余世学饰演),坐车的姑娘洋洋(郭月饰演),还有本片的主人公老陈(陈永忠饰演)。老陈来这儿是要找两个人:一个是他侄子,他弟弟不晓得把侄子丢哪儿了;一个是吹芦笙的苗人。老陈是乡村医生,和他一起开诊所的老年女医生,托他带一张照片、一件衬衣、一盒磁带给自己的老情人,吹芦笙的苗人。

这里是荡麦,老陈从凯里来到了荡麦,而荡麦的洋洋要去凯里,他和她等于一来一往,我来你这儿了,你要去我那儿。洋洋穿着白T恤、黄裙子,短发的她很美丽。老陈穿着黑衬衣去理发店剪头发,他看上了理发店姑娘,剪完头发他把帮老女医生带的花衬衣穿上了,穿上花衬衣的他唱《小茉莉》,献给刚刚认识、细眉毛的理发店姑娘张夕。老陈的老婆死了,他老婆的名字也叫张夕,长的样子就张夕的样子。

张夕和洋洋看他跟乡间乐队唱歌:“夕阳照着我的小茉莉,小茉莉/海风吹着她的发,她的发/我和她在海边奔跑,她说她要寻找小贝壳......”由于是长镜头,都只有一次表演机会,老陈显然不适合唱歌,他紧张,右手垂下在打拍子,眼睛闭着。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少地方要不唱错词、要不没跟上拍子。但这样又怎样?真实,十分真实。

最终老陈到了镇远。他拿着望远镜看到了自己侄子,把照片、磁带给了老女医生老情人的儿子,那件衬衣他穿着。

■四段人生路

老女医生天天在诊所里给病人开药、打点滴,吹着烂电风扇,但她柜子里,却整整齐齐地放着要给自己老情人的三样东西:照片、衬衣、磁带。不管你看到的老人有多老,不管他们(她们)有多疼爱自己的孙子外甥,请尊重他们(她们)为自己保留在心底的男女感情,这感情从来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老陈弟弟老歪和老陈是同父异母,老陈自己的儿子卫卫被车撞死了,老母亲临终前不放心弟弟的儿子,要求老陈帮忙照顾。老歪一点都不喜欢老陈,父母的房子给了老陈而没有给他。他们的娘是生了老陈后,带着老陈再嫁凯里的。嫁凯里后有了老歪,娘照顾老歪亏待了老陈,所以去世时觉得对不起这个大儿子,把房子留给他。不管你怎么看娘,娘心里有一杆秤,娘做事是按照她心里的那杆秤来做的。所以对娘,不要有怨言。

老陈最后找到了花和尚,原来他和花和尚入狱九年的关系密切相关。花和尚已经不在本地,侄儿失踪,最后在花和尚这里才找到。据悉,花和尚的儿子去世,而老陈是因为被花和尚叫去斗殴才进的监狱。花和尚不愿意让老陈带走侄儿,因为他已经鬓发苍苍,还能活多久?他用一辆摩托车跟老歪买的孩子,他需要小孩陪伴。

老陈拿了花和尚给孩子买的儿童望远镜,他在望远镜里看见侄儿是健康活泼的。这是人生路当中的老年路,除此之外,还有老陈的中年路,乡村音乐队和卫卫、洋洋、张夕的青年路,和老陈侄子卫卫的儿童路,本片中有两个卫卫。

■八首路边诗

电影里诗歌的出场方式是老陈用凯里话读出来的,不是朗诵的飞扬跋扈为谁雄,不是舞台上的催人泪下我为先,而是平平淡淡,随着山野起伏而行走。这是老陈第一首的第一节。

八首诗出自哪里?出自老陈的房间里。老陈房间里的小桌上摆了四样东西,都挤着的,不挤着周围有空余的是三本书,三本书叠一起压着。书一看就是六七十时代出的那些书,封面没有图画,只有书名和作者名。作者名看不清,可能是陈升,就是他自己的名字。书名很清楚,《路边野餐》。

第二首:“没有了音乐就退化耳朵/没有了戒律就灭掉烛火。像回到误解照相术的年代/你摄取我的灵魂。没有了剃刀就封锁语言/没有了心脏却活了九年。”

哪个电影敢用这么多的诗歌?特别是敢用现代诗,但正是这些诗,正是贵州特色的山川河流,摇摇晃晃的火车里明明暗暗变幻的光,摩托车跑在乡间,背诵《凯里导游手册》的洋洋开着裁缝店,老陈穿上老女医生当初给她老情人买的、一次还没被穿过的花衬衣、给张夕唱他在狱中唯一学会的歌《小茉莉》,还有画出来的钟摆,因为列车前进而时光倒流......《路边野餐》让我看到的是画面:诗歌和鲜花盛开的田野、和葱茏的山道,和隧道中的列车,和书桌上的诗集,和人生路,和鸡毛蒜皮一起肩并肩,跟着导演毕赣走过来了,又走过去。

生活是什么?是永不停息,永远向前行走,身后的只是走过了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