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向师旷请教:“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恐怕已经太晚了。”师旷回答:“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晋平公反问:“做臣子的怎么能戏弄君主呢?”师旷说:“我这个双目失明的人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一样耀眼;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亮黑暗一样,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在黑暗中走路要好得多。”晋平公赞叹道:“说得真好啊!”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重构后的内容:

《师旷论学》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师旷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阐述这一观点: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这些比喻告诉我们,年龄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因此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