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内容,我重构了以下段落结构:

中国网页游戏的兴起背后力量是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消费人群、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然而,网页游戏陷入了中国大型网游的传统怪圈——缺乏持续创新和成功的大手笔。与电影类似,美国有《魔兽世界》、韩国有《传奇》,中国的游戏产业将何去何从?中国网页游戏就类似于小成本的电影,如何能孵化出一款有内涵、有自主文化、在全球有普适吸引力的产品?

不过,技术的落后并不妨碍中国网页游戏团队开拓一条对创意的商业化改造之路。据统计,中国网游收入已经占全球网游收入一半江山。白领和学生,正是中国互联网付费用户的主力军。目前,创意作品包装、定位人群、用户细分、客户服务,营收和游戏生命周期等,成为中国网页游戏商品化改造的流水线。刘阳将这种蜕变比喻为“把黄瓜变成黄瓜洗面奶”。

SNS在中国的爆发性发展对网页游戏也是一剂强效催化剂。吴萌认为,抢车位、开心农场等小型社交游戏的流行,是为网页游戏打了前战。

总之,虽然中国网页游戏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们仍然有机会在未来取得成功。

网页游戏行业已经不再缺钱,而是缺少人才。与此同时,SNS平台虽然缺钱,但却能够吸引大量用户。此外,网页游戏和社区的商业模式相互补充,使得两者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据艾瑞统计数据,2009年第三季,依托人人网拉动网页游戏市场的千橡国际在中国市场上排名第一,收入达到7700万元。

有中国特色的盈利模式是联合运营。一些网页游戏创业者认为联合运营只是锦上添花,比如擅长平台运作的“51wan”。然而,对于独立运营单款网页游戏的创业团队来说,六成收入来自联合运营,如《商业大亨》。

吴萌介绍说,国外并没有联合运营模式。大多数国外网页游戏依靠道具收费和小额植入式广告盈利,即使进入中国市场也是通过代理模式进行的,没有适应中国市场。

对于更多的中小型网页游戏创意团队来说,政策导向的不确定性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刘阳看来,优秀的研发团队必须具备三类人:一是具有丰富社会阅历、人格高尚并懂得宏观架构、游戏核心和虚拟货币等经济学知识的领导人;二是能够随时把握玩家风向标的年轻研发人员;三是计算机水平高、有研发经验质量把关人员。

然而,最尴尬的是,当这三类创意人才聚集在一起时,却发现缺乏持续创新的土壤——许多研发团队本来一年半能做出一款精品游戏,结果却在一年半内推出了五款低质量的产品。在尽量缩短研发周期的背后,是投资人、合作伙伴的压力,甚至是研发人员的生存压力。

因此,“创意是最不值钱的”,赵旭枫这样批评当下中国网游产业中的抄袭现象。他表示:“很多网页游戏团队看到SLG(策略类游戏)成功了,就一股脑地往上涌。”九城副总裁何旭东也对《英才》记者表示,客户端游戏盲目跟风的现象正在重演。

总之,对于一条高速盈利的网页游戏产业链来说,政策导向的不确定性才是真正让许多中小型网页游戏创意团队感到困扰的问题。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对于网页游戏的管理权尚未明晰,对于网页游戏厂商而言,最尴尬的是面对自相矛盾的条例欲执行而心有余力不足。据该知情人士分析,严格按条文解读,90%厂商都是非法运营。

目前,盛大、巨人、九城、网易等大型网游企业无一例外的介入网页游戏,同时,也启动了联合运营和孵化第三方网页游戏的机制。 只不过,财大气粗的大型网游企业也难以走出大型客户端网游创新乏力的怪圈,未来的机会仍把握在中小网页游戏厂商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