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是茅盾于194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以西北黄土高原上顽强生长的白杨树为象征,赞美北方农民在解放斗争中的坚韧和勤劳精神。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作者通过描绘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将自己置身其中,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引发读者的惊奇之感。第四段,作者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