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共享电动自行车启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以防止未成年人骑行。南宁市是国内公认的“电动车王国”,已经上牌的电动车超过300万辆,电动自行车在本地也被称为“电驴”。自从2020年共享电驴在这座城市出现以来,许多家长和企业发现,如何管住未满16周岁的孩子骑电驴,确实是一个棘手问题。毕竟,若是家里的电驴,尚有父母管住车钥匙;而共享电驴的全面开放,使得“熊孩子”只要一扫码就可以使用。一旦发生事故,则难以界定责任,徒增矛盾纠纷,增加社会负担。

就此而言,启用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共享电驴分散面广、使用频率高,必然要考虑科技赋能,在探索中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哪怕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颇具争议、存在不足,但在确保孩子们安全这一重要前提下,争议可以适当向安全让步,不足应该在实践中改进。南宁市作为“电动车王国”,客观上也比别的地方更需要强化管理、先行先试,尽早尽快把危险控制在最低状态。

当然,这一探索刚刚起步,实效有待观察,问题有待发现。可以看到的是,本次举措主要指向未满16周岁的孩子,这和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在我国未成年人法定年龄是18岁的情况下出现了16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群体是否可以“一扫就走”?要知道按照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不能考取驾驶证与此同时开车上路需要必备证件这样就出现了到底未成年人群体驾驶共享电驴是看年龄为妥还是凭证件为妥?笔者认为鉴于未成年人群体生理心理上尚未成熟的特殊性共享电驴不容未成年人“一扫就走”我们从人脸识别技术入手解决了16岁以内未成年群体的问题其实是迈出了珍贵的第一步着眼未来覆盖到整个未成年群体的整体安全应该是用“证”来管住非法驾驶简而言之在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城市的大背景下不管是共享电驴还是非共享电驴走向有证驾驶更契合法治精神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需要黄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