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对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特别的。以下是一些关于春节的冷知识:

- 春节从前不叫“春节”: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

- “春节”从前不是节日: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 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 春节可能过两个: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 1645 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2800 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 6 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 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必须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

- 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虽然春节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初七是中国春节的第七天,也是人日。在民间,人们习惯把正月初七称为“人日”,也称作“人胜节”、“人七日”。据说这一天是人的生日,所以要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