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扮演者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潘迎紫、刘嘉玲、斯琴高娃和殷桃等人 。不过,我无法确定您所说的是哪一位演员。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是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五个人的合传。其中,《敬晖传》只说他有诛杀张易之、张昌宗的功劳,对过程毫不涉及;《袁恕己传》则只说他参与了诛奸臣的谋划活动,参与了政变;《崔玄暐传》也只简单地说他有诛贼拥立之功,却不提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劳。《桓彦范传》是五个人的传记中,也是《旧唐书》所有章节中对神龙政变描述最为详细具体的,联系其他的枝节内容,以下将尽可能地还原这个重要政变的真实面目 。

武则天在位期间,太子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议话题。当时,武则天有意立武三思为太子,于是询问朝臣是否可行。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回答。狄仁杰却说:“天下百姓依然思念唐朝。之前北方出现边警,陛下派遣梁王武三思去民间招募勇士,一个多月时间召集了不到一千人。后来又让庐陵王李显去招募士兵,没几天就招募到了五万人。如果要选择继承人,非庐陵王莫属。”武则天听罢大怒,拂袖而去。

后来,武则天又向大臣提问:“朕常常梦见双陆不胜,做何解释?”在场的狄仁杰和王方庆同时回答说:“双陆不胜是无子的意思。这是天意在警告陛下!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动摇天下就危险了。陛下君临四海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想立武三思为太子。姑侄与母子关系,哪个更亲?陛下立庐陵王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常享宗庙,立武三思为太子,宗庙中就没有陛下这位姑母了。”武则天终于有所感悟。

长安元年(701年)九月,武则天终于派遣徐彦伯迎庐陵王回长安。李显到长安后,武则天将他藏匿在帐中,再次召见狄仁杰,故意商量立太子的事情。狄仁杰敷请切至,涕泪俱下,请求迎立李显。武则天这才将李显召唤出来,说:“还给你太子!”狄仁杰下拜顿首转悲为喜说:“太子虽然回来了可大家还不知道人言纷纷怎么取信他人呢?”于是武则天又安排李显公开出现大礼迎还朝野大悦。

武则天是一个为了权力可以不顾一切的君主。在她统治期间,曾发生过一些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的事情。其中,唐高宗的第一个太子李忠因为不是武则天所生,很快就被废黜杀死;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第二个太子,但在一些思想观念上冲撞了母亲,后来“暴薨”,原因不明;次子李贤是高宗朝的第三位太子,也因为不甘心做傀儡被废,4年后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自杀。

有三个哥哥做榜样,李显自然知道轻重,所以他事事唯母亲命令行事。不幸的是,他很快就被母亲抓住了把柄。即位不到一个月,不满足监国地位的武则天就以李显一句要给岳父韦氏授官的气话为由废黜了他。被降封为庐陵王的李显,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

在流放地和软禁居所中的李显过着遍布危险的黑暗生活,承担着远比囚犯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甚至每一天都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可怕的死亡随时都有可能来访,而它未到来的日子非但不能放松,相反是更可怕的煎熬。李显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在夜里被噩梦惊醒,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星星落下,旭日升起。

现在,长安的使者终于来到了。《旧唐书》中记载:“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每一次听到有长安的使者前来,李显就间歇性精神失常,惶恐地要找刀子自杀,这一次也不例外。陪伴他的妻子韦氏横下一条心,劝慰丈夫说:“人生祸福无常,最后免不了一死。我们是皇室贵胄,何苦这样呢?”于是这一次,李显夫妻俩手拉着手昂然出去迎接使者。

使者打开诏书开始宣读:“立庐陵王为太子,还于东都。”暗流汹涌一

差一点儿自杀的李显突然间又成了太子,回归了政治舞台的中心。回到长安后,李显除了继续夹着尾巴做人外,变得聪明了许多,他决心将自己“改造”成武家人,向武家靠拢。他将一个女儿(永泰郡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又将另一个女儿(安乐郡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李显与武家联姻是想通过子女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内心中最留意武家和李家两家人在自己死后的关系,现在有意扶为继承人的李显主动与武家搞好关系,让她十分满意。

武则天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提前为身后事作准备。她环顾四周,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武家的子孙。她已明确了李显的继承人地位,但怎么安抚武家人的情绪,怎么确保武家人日后的安全和权威呢?

之前北方边界的契丹部落起兵反叛,部落首领自号可汗(这就是日后建立辽国的契丹部落,只是此时尚未强大),这只能算是一场小叛乱而已,然而,武则天却任命多个武家子弟为将,采取了大张旗鼓的方式平定叛乱。虽然许多大臣对此事颇有微词,但武则天还是迅速调集大军托付武家子弟出发征讨。平叛事小,借平叛为武家子弟聚拢实力,树立军功事大,此时的武则天隐约为身后武家子弟的命运担心了,她希望李家和武家能够和睦相处,同保富贵。

晚年的武则天在潜意识中有两个隐约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一,她准确认识到自己死后武周王朝将被颠覆,李氏皇族将复辟唐朝。第二,她意识到了武家子弟的权力基础完全建立在自己身上。自己死后,在群臣中名声不佳的武家子弟失去了权力保障,命运堪忧,最坏的结果是:武周王朝被颠覆,武家子弟也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出现,最起码要保证武家子弟的安全,武则天要抓住任何机会来确保这样的目标,要抓紧有限的时间进行政治布局。但是,武则天的布局被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严重破坏了 。

张易之和张昌宗的事情是这样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是唐初宰相张行成的族孙,兄弟俩以相貌俊美先后成为女皇武则天的男宠。在武则天晚年病重时,手下的臣子趁机发动神龙政变,恢复李家江山,诛杀张昌宗、张易之,而他们哥哥张昌期、张同休、从弟张景雄都在天津桥斩首示众 。

至于武则天对张易之兄弟的身后事并不关心,他们对她来说只是男宠,不需要被安排什么出路。武则天在忙什么呢?她要为自己身后挑选合格的丞相。武则天挑中的人是因功进封为汉阳郡王的张柬之。据说前丞相狄仁杰曾极力推荐张柬之接替自己。狄仁杰是武则天最重要、最信任的大臣,武则天称帝后,李唐宗室大臣大多遇害,只有狄仁杰因忠诚、正直、能干而深得其偏爱。狄仁杰也是少数几个敢于直谏并为武则天接受的大臣之一,他的许多建议都被贯彻为国家大政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发生了许多政变。其中,最著名的是“神龙政变”,发生在公元705年。在这次政变中,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 。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在迎仙宫的消息越来越少,政变集团决定就此发难。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联合左羽林将军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杨元琰、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左右羽林官兵五百余人向宫中进发。其中李湛、李多祚二人前往东宫迎接皇太子李显。李显毅然出宫,走到了羽林军的前头。一行人走到玄武门时,官兵们看到太子出面,山呼万岁,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就簇拥着李显冲向迎仙宫。在宫门口,守卫与之发生了小规模冲突,但众人簇拥着李显轻易斩关而入。

当时,武则天正在迎仙宫的集仙殿养病。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在集仙殿内听到外面喧嚣,拿着兵器出来观看时,被汹涌而来的羽林军将当场杀死,其同族兄弟也分别被杀。后来,张氏兄弟的尸身悬挂在天津桥南,长安的士庶百姓见了没有不欢叫相贺的,有的人还脔割他们的肉,一夕之间,张氏二人的尸身就只剩下骷髅架子了。

却说殿内的武则天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心知有变,于是撑起病体出来察看。看到张氏兄弟横尸廊下,张柬之等人持剑而来,她大致知道了情况。武则天毕竟是一个政治老手,只见她缓缓地坐回到病床上,聚敛精力厉声问道:“何人作乱?”张柬之推拥着李显,并示意武士们拥到武则天病床前,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诛二逆,怕计划漏泄,所以事先没有禀报皇上......”

武则天强硬地打断张柬之的话,怒目瞪着李显,喝问:“这是你的主意吗?你怎么敢这么做!?现在张家两兄弟已经伏诛了,你还不快回到东宫去!”

张柬之同样强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东宫了。以前高宗皇帝将太子殿下托付给陛下,现在太子年纪已长,天意人心都归顺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诛贼,请陛下立即传位太子,上顺天心,下孚民望。”

武则天这才明白张柬之此行不单是为了诛杀张易之兄弟这么简单,而是冲着自己的皇位而来。突然间,她感觉到一阵晕眩,没有精力再跟儿子和大臣们理论了,只能默默地低下头。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的事件。

武则天被迫将国政交给李显监国,并在不久之后禅位给李显,成了“大圣皇帝”。

一年后,武则天逝世前,朝廷适时公布了武则天的遗制。武则天在遗制中说要“祔庙”、“归陵”,也就是主动要求归附到李唐的宗庙,与丈夫高宗的陵墓合葬;她还主动要求去掉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几天后,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去世,享年83岁,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祔葬于唐高祖乾陵。一代女皇最终还是作为唐朝的皇后进入了乾陵。

张柬之等人死后,唐中宗李显陷入了昏庸的状态,无法有效掌控当时正处于转折关头的唐朝天下。在这种背景下,新的政变和叛乱开始在长安城中酝酿,进一步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