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寺位于镇江南郊磨笄山北麓,毗邻黄鹤山。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镇江南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古迹典故最多的寺院之一。鹤林寺原位于黄鹤山麓,初名竹林寺。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幼年家贫,年轻时到黄鹤山砍柴,头顶常有成群黄鹤翩翩飞舞。称帝后,遂改寺名为鹤林寺。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僧人元素任该寺住持时,改名古竹院。

鹤林寺在唐代范围较大,据说出了山门就到城门——鹤林门。由于该寺邻近城市,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历代文人墨客常流连其间,触景生情,留下了许多丽词佳句。除了诗人李涉外,还有同时代李绅的“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张祜的“千年鹤在市朝变,来去旧山人不知”,宋代曾巩的“昔人春尽强登山,只肯逢僧半日闲”,苏轼的“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以及元代萨都剌的“青青杨柳啼乳鸦,满山烂开红白花”等。

游人凭吊米芾墓北宋画家米芾曾居鹤林寺多年,相传他曾对寺僧说死后魂魄愿为鹤林寺的伽蓝神守护山门。病死在淮阳军官邸后,其子米元晖遵照父亲的遗愿,将其归葬镇江,并在鹤林寺山门前建祠纪念,即为米公祠。如今,祠堂已经不在,但米芾墓犹存。

鹤林寺有八景,即逢僧处 (古竹院)、香花桥、寄奴泉、杜鹃台、濂溪祠与茂叔莲池、米芾墓、马祖塔和太傅松 (十三松),大多与名人或神话传说相关。

苏东坡十分喜欢李涉的诗,在李涉“竹院逢僧”之处,建造“苏公竹院”。宋代理学大师、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 (字茂叔、号濂溪)读书寺中,后人在其地建祠祀之;在鹤林寺门前开凿了一个大水池种植莲花,所以叫茂叔莲池。

鹤林寺曾有十三棵古松,到了明代,寺里不争气的和尚拟将这十三棵古松砍掉卖钱。此事被明代首辅杨一清知道了,特地出钱把十三棵古松保下来,“十三松”后来也被称为“太傅松”。

鹤林烟雨项目是镇江交通产业集团围绕磨笄山和黄鹤山景区进一步打造的项目,旨在利用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弘扬历史文化、创新开发商业业态,增强镇江旅游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区域历史人文价值,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打造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休闲商业街区,展示精美镇江、江河交汇、山水名城品牌。

该项目通过对鹤林寺、杜鹃楼、寄奴泉等十处景点的修缮恢复,以及磨笄山北侧地块的新建筑与山体周边老旧建筑的改造,打造全新的“烟雨鹤林”历史文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