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纪录片《诗话镇江》解说词四中提到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诗句。这首诗写的是王昌龄在长安郊外的酒楼上与两位朋友把盏吟诗,一群歌女走来唱歌,三位诗人说如果她们唱到谁的诗,谁就画一个记号,最后看谁的诗最流行。歌女们第一个唱起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于是王昌龄得意地画了一笔画。第二首,歌女们演唱了高适的诗,高适也得意地画了一笔。第三首,“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仍然是王昌龄的诗。这时,坐在旁边的王之涣说,这些都是三流演员,所唱的都是下里巴人之曲,那位最漂亮的歌女如果不唱他的诗,他终生不再和你们争高下。如果她唱他的诗,你们就要拜他为师。轮到那位最漂亮的歌女时,她开口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位诗人开怀大笑,于是与歌女共饮 。

你好,芙蓉楼是镇江金山四大名胜之一(其它三者乃中泠泉、文宗阁和金山寺)。距离芙蓉楼几十步之遥,有一口著名的泉眼,名为中泠泉,唐代茶圣陆羽曾把天下泉水加以对比,认为中泠泉为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原来是长江江心的一口泉眼,史料记载,当年湖州刺史过镇江时,只取到半瓶中泠泉水,又用江水加满,送给陆羽。陆羽见水后说,“江则江矣,非南陵者”,意思是是江水,但不是镇江的水。倒掉一半后说,这回是镇江的水了。 中泠泉水至今仍汩汩而出。

相传最早发现镇江山清水美的是汉代的茅盈。茅盈是咸阳人,公元前82年来到镇江的句曲山隐居修道。他的两个弟弟本来在朝为官,听说兄长得道,也纷纷辞官来到这里,于是山得名茅山。兄弟三人得道成仙后,后人祀奉不断,奉他们为“三茅真君”。从此之后,镇江成为了隐居修行的一方净土。

刘擅教是一位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背着古琴来到镇江的南山。在南山他可以聆听自然的音响,更重要的是南山还是一位大音乐家戴颙隐居的地方。这里青山未改碧水长流似乎可以通过琴声和前人对话。戴颙祖籍安徽宿州父亲戴逵是东晋时的学者、雕塑家和画家还精通音律善于操琴。戴颙和哥哥戴勃继承了家学而戴颙更加出色。由于父亲戴逵就是一位隐士戴颙也多次拒绝入朝为官为了奖励他的引退之风南朝宋武帝刘裕封他为散骑侍郎但他从未就任。一次偶然的机会戴颙应了一位朋友的邀请来到镇江发现南山之上山北有竹林林后有清幽的山涧戴颙瞬时在这里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居所这里名为听鹂山房据说隐居南山后戴颙经常坐在此处

一边饮酒品茶,一边倾听黄鹂鸣叫,山泉叮咚,惬意兴起之时,一曲旋律不由得从指尖悠然而出。《广陵》《游弦》《止息》,这些传世之曲收录在四卷《戴氏琴谱》中。南山距离都城并不遥远,经常有文人名士前来拜访听琴。戴颙既不虚情假意,也不矜持自高,因此获得了世人的尊敬。他坚持隐居不仕,更加使刘宋王朝的两代帝王都对他另眼相看。

戴颙无子,只有一女终生相随。他在南山生活到六十四岁去世,女儿便削发出家,把家里的房子捐做了一座寺庙,这就是今天的招隐寺。戴颙隐居南山,却没有想到,不止他自己没有被世人遗忘,南山的风景更由于有了这亘古的琴声而超越了自然,成为后人流连的精神家园。

南山之上,清澈的虎跑泉奔流了千年,也映照出无数寒来暑往的岁月。相传南北朝时期,一位少年来到这里寻找水源,忽然狂风大作,一只猛虎出现在眼前。少年惊呆之际,猛虎一扑,虎爪陷入土中,一口泉眼喷涌而出。从此这口泉水得名虎跑泉。那位少年正是南朝梁武帝之子萧统。

传说固然不可信,但是身为太子的萧统的确在南山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岁月。至今,南山还存有萧统读书时的遗迹。萧统虽贵为太子,但性爱山水、聪慧好学、喜欢诗文。他遍游南朝各地后,定居南山,在半山腰处筑起读书台,常年攻读于此。

何必思于竹?山水有清音。萧统在南山寻到了山水清音,在这里他也遇到了一位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恩师——刘勰。此时的刘勰已然完成了《文心雕龙》的巨著。正在镇江任刺史的文学侍从官一心培育太子的梁武帝看中他的才华,给了他又一个身份——东宫通事舍人。陪伴萧统读书之时,刘勰已然年逾五十岁,但师生二人却彼此惺惺相惜。七年的南山苦读之后,萧统从一位少年成长为青年。当书库中的藏书越读越少之时,萧统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他要把天下诗文汇编成集。此后在这座紧邻读书台的增华阁里每天来自梁朝各地的文人雅士和萧统一起论文选文、从数万卷书中吸取精华、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诞生了。

米癫是米芾的别号,他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米芾曾在镇江的南山隐居,创作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开创了“米氏云山”的山水画派。米芾的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创立了“米点山水”,纯用横点叠染,画出烟云出没、朦胧温润的江南山景。

米芾的儿子米友仁继承了其画风,点滴烟云,草草而成,比其父更加洒脱。父子世称“大小米”,他们这种不求形似,追求特殊笔墨情趣的山水画,称为“米家山水”。

在镇江,后人为陆秀夫曾经建起一座陆祠,纪念他虽无力挽救国家于危难,却以死保全国家尊严的气节。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得以绵延。为了传承这片土地上有史以来的人文精神,王川设计了镇江历史人物画卷。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创作,如今,以花岗岩为材质,几千年中陆续登场的一个个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沿着这方用石头铺展的长卷,走到末尾,是一位具有典型西方人特征的女子,她就是在镇江生活了18年的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石板路通向小巷深处,这座美丽庭院如今是一个博物馆,而在上个世纪之初,这里是一个美国小女孩和她的父母生活的地方。

赛珍珠出生三个月就来到了中国小城镇江,甚至在她还不会说英语的时候,就已经和中国孩子一起学说中国话了。在赛珍珠的记忆里,童年时的镇江和戴颙、米芾的镇江没有什么区别:我看到南郊绿色的群山,以及它后面紫色的山峦,在两山之间是绿得多的峡谷,那里是四千年来农民曾耕耘过的土地。农舍外面鲜鱼满塘,家家都养着猪、鸭、鸡,或是一只水牛......很小的时候,赛珍珠每天跟在中国保姆的后面,听她讲白蛇传的故事;稍大一点,她跟着一群孩子,追逐着走街串巷的说书人,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听遍了中国的历史传奇。而她的中国老师则教给她中国式的诗书礼仪。

直到有一天,世界发生了变化。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这里面也包括赛珍珠的祖国美国。战争把赛珍珠变成了中国人民共同的敌人,为了安全,她的父母把她送回美国。四年后,赛珍珠回到中国,她在自传中写道:“我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回到了我的故乡”。多年以后,赛珍珠以中国农民生活为蓝本创作的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演说中,赛珍珠说道:“假如我不按自己完全非正式的方式也提到中国人民,我就不是真正的我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年来也是我的生活,确实,他们的生活始终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赛珍珠已经和米芾、戴颙、辛弃疾一样,成为镇江历史的一部分。人们把这个小广场命名为赛珍珠广场,闲暇时,人们来这里散步乘凉,对于这个100年前的外国人来说,已经丝毫不觉得诧异和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