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瘞鹤铭是一篇祭奠死去的仙鹤的文章,字体古拙奇峭,雄伟飞逸,非楷非行,宋代书法大家黄庭坚曾经评价“大字无过瘞鹤铭”。瘞鹤铭原来位于焦山西侧的崖壁上,在北宋初期遭到雷击而破碎入水。每当潮落时,石块露出水面,就有人下去把字迹拓出来,但至今也没有完整的拓本。根据残存的字迹,隐约可以看出全文应该有160字左右。

陈鹏年打捞出水之后,整理出九十多字。那么,那位养鹤的高士到底是谁呢?据说这位高士是一位隐士途经镇江来到焦山游玩时写下了这篇文章 。

《瘗鹤铭》的作者存在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它是书圣王羲之的手笔,也有人推断可能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诗人顾况、皮日休等人之手。然而,宋代以来最主流的说法一般认为《瘗鹤铭》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著名道士、文学家和书法家陶弘景的作品,写于梁天监十三年123 。

金山寺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关于白蛇传的。据说,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以十二枚金牌召回杭州,经镇江,在金山寺夜宿。寺和尚道月料到岳飞会被秦桧毒死,便用了“风波险恶”这四个字,暗示岳飞要小心,以防不测。 岳飞到杭州后,果然被杀于风波亭。

另外,金山寺也与中国著名神话白蛇传有关。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的神话传说之一。

法海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在庐山学道参禅,八年后云游到金山。此时,金山之上,东晋时代修建的庙宇已然败落,法海无屋可居,只找到一个低矮的岩洞栖身。或许是法海的佛心感动了佛祖,或许是法海的意志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踏上化缘的路,几年之后,残败的庙宇终于修复一新,再次迎来了旺盛的香火。承载着庙堂香火的江心小岛,也在善男信女的传诵中,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金山。

北固山位于镇江南岸长江南岸的堡垒处,是三国时期刘备应邀来到东吴时所登临之地。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登北固山,挥笔写下六个大字“天下第一江山”,南宋书法家吴琚重写了这六个字并被镌刻到该石壁上。甘露寺是北固山最雄伟的建筑之一,也是刘备与孙权妹妹孙尚香相亲的地方 。

据《汉晋春秋》记载,孙夫人,即汉破掳将军孙坚的女儿,名仁献。《资治通鉴》中也提到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在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成为了孙仁献的形象代表。然而,在三国史籍中,并没有关于甘露寺的记载。

甘露寺位于镇江北固山上,是一段爱情故事的起点。但在三国史籍中,却找不到关于甘露寺的记载。那么,这座庙宇究竟建于何时呢?在镇江民间,关于甘露寺的修建存在着几个版本的传说,但大多都已无法考证。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甘露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镇江名为润州,史载“敬宗宝历二年,也就是826年三月,甘露降北固山。”天降甘露是祥瑞之事,于是润州刺史李德裕在山上建佛寺,以甘露名之。他还将自己珍藏的许多书画作品赠给寺庙作为镇寺之宝。

公元824年,李德裕又在甘露寺旁修建石塔,将佛门之宝,原藏于金陵长干寺的阿育王舍利子请来,打造了金棺银椁,埋藏在塔内的地宫。后来石塔倒塌,北宋人在原塔的基座上建造了这座铁塔。历经千年风雨雷电,如今,铁塔只剩下两层,但地宫中的珍宝却完好无损。在镇江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这些珍宝。佛骨舍利被置于铁塔模型的底部,观者需跪拜才能看清真容。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照在江面上,也照耀着古往今来。或许就是在这江边,面对着长江的入海口,唐代诗人张若虚写下了“以孤篇压全唐”的千古名句《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是扬州人,或许他写诗的地方是在江北的岸边,但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和同一条长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顺着诗人的视线,畅想古今,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卷:水天浩淼、大江风光的背景之上,流连于这方山水林涧的历代先贤与城市山林交相辉映。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一代人走了,一代人又来,亘古不变的,是浸透在画卷中的江山传奇。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00多年前,唐都长安郊外一个普通的酒楼上,三位著名的诗人正在把盏吟诗。这时,一群歌女走来,也在这里喝酒弹唱。于是三人说,如果她们唱到谁的诗,谁就画一个记号,最后看谁的诗最流行。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诗人在江边与友人分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展现了他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以及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首诗也被选入日本的课本,每年有很多日本人慕名而来寻找芙蓉楼。经过学者的考证,芙蓉楼原来是镇江金山半山腰上的一座楼台。由于《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选入了日本的课本,后人在金山脚下的江边新建了这座芙蓉楼。

中泠泉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外,也叫中濡泉、南泠泉。此泉原在波涛滚滚的江水之中,由于河道变迁,泉口处已变为陆地,现在泉口地面标高为4.8米。

据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记载:“后唐名士刘伯刍曾考察天下名泉,按照水质和煮茶后的味道,把它们列为七等,其中中泠泉名列第一,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戴颙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南山度过。他没有子嗣,只有一女终生相随。在南山生活到六十四岁去世后,女儿便削发出家,把家里的房子捐做了一座寺庙,这就是今天的招隐寺。

戴颙的琴声不仅让南山风景超越了自然,成为后人流连的精神家园,也让南山成为了南朝梁武帝之子萧统青春岁月的见证地。萧统虽贵为太子,但性爱山水,聪慧好学,喜欢诗文。他遍游南朝各地后,定居南山,在半山腰处筑起读书台,常年攻读于此。

萧统在南山寻到了山水清音,在这里遇见了一位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恩师——刘勰。此时的刘勰已然完成了《文心雕龙》的巨著,正在镇江任刺史的文学侍从官。七年的南山苦读,萧统从一位少年成长为青年。当书库中的藏书越读越少之时,萧统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他要将天下诗文汇编成集。

在这座紧邻读书台的增华阁里,每天来自梁朝各地的文人雅士和萧统一起论文选文,从数万卷书中吸取精华。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诞生了。

天资聪慧、后天又一心向学的萧统未即帝位,31岁便离开了人世。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一个帝位的继承者为什么会甘愿隐居于山野、在书山文海中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呢?对此后人也有许多质疑。但是那个山间苦读的身影却为这片山林留下了又一份深邃意境。

500多年以后,米芾来到南山寻找幽胜之地。北宋徽宗时期宽松的政治气候和对艺术狂热追求的社会氛围让他在这里找到了一方乐土。米芾陶醉其间,再也不想离开,他将这片山野命名为城市山林。

每天,米芾沐浴着山中的云蒸霞蔚,描摹着这里的花开花落、云聚云散。笔墨点染之间,画家的灵感喷薄而出。北宋时期,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并称为名满天下的四大书家,其中苏东坡和米芾同时也喜欢绘画,并且二人对绘画的观念一致,即意要大于形。

作为同道中人,米芾的好友苏东坡也深爱镇江的山水,曾经准备在这里买房居住,但始终没能成行。而米芾,则在这片山林中实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据说,米芾曾经对着石头跪拜,称石头为石丈,所以得了个米癫的称号。但是米芾拜山水为师长,以自然为范本,也正好成就了他对于山水印象的绘画实践。

米芾的画作没能够流传到今天,他的长子米友仁继承了米家山水的画法。在米友仁的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到米芾的影子。米芾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在镇江南山,米芾实践着人生的追求,找到了理想的依托。

盛世成就艺术,乱世成就英雄。当历史的时针从太平盛世、重文轻武的北宋指向战乱频发、疆土失陷的南宋,镇江的江山面貌和人文气象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在镇江北固山写下了千古篇章,一首是望千古江山歌咏英雄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另一首是白发苍苍仍渴望报效祖国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去世72年之后,又一位在镇江成长的文人用生命捍卫了中国文人的气节。陆秀夫生于南宋山河破碎的末世,当元军南侵,偏处江南的小朝廷再也不能苟且偷安之时,陆秀夫护卫着匆忙就位的小皇帝一路南逃到广东崖山。最后不甘投降受辱,仗剑驱赶妻儿入海后,怀抱小皇帝投海而死,朝廷仅剩的近千名官员和后宫妃嫔追随他相继投海殉国。

在镇江,后人为陆秀夫曾经建起一座陆祠,纪念他虽无力挽救国家于危难,却以死保全国家尊严的气节。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得以绵延。为了传承这片土地上有史以来的人文精神,王川设计了镇江历史人物画卷。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创作,如今,以花岗岩为材质,几千年中陆续登场的一个个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

沿着这方用石头铺展的长卷,走到末尾,是一位具有典型西方人特征的女子,她就是在镇江生活了18年的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石板路通向小巷深处,这座美丽庭院如今是一个博物馆,而在上个世纪之初,这里是一个美国小女孩和她的父母生活的地方。

赛珍珠是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她出生三个月就来到了中国小城镇江,甚至在她还不会说英语的时候,就已经和中国孩子一起学说中国话了。在赛珍珠的记忆里,童年时的镇江和戴颙、米芾的镇江没有什么区别:农舍外面鲜鱼满塘,家家都养着猪、鸭、鸡,或是一只水牛......

赛珍珠以中国农民生活为蓝本创作的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演说中,赛珍珠说道:假如我不按自己完全非正式的方式也提到中国人民,我就不是真正的我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年来也是我的生活,确实,他们的生活始终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赛珍珠已经和米芾、戴颙、辛弃疾一样,成为镇江历史的一部分。人们把这个小广场命名为赛珍珠广场,闲暇时,人们来这里散步乘凉,对于这个100年前的外国人,已经丝毫不觉得诧异和陌生。

镇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来到谷阳,见此地形势雄险,“因山为垒,临江望海”,遂命3000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并改名为丹徒,县治设于今丹徒镇。从隋唐以来,镇江作为联系中原王朝与六朝以后新兴的江南经济区之间的漕运孔道,成为一个繁盛的航运与商业城市。 有的历史学家把镇江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分为两大时代,渡口时代和运河时代,诸多的历史典籍,也表明了历代中央政府对于镇江地位的高度重视。 自隋唐以来,镇江作为联系中原王朝与六朝以后新兴的江南经济区之间的漕运孔道,成为一个繁盛的航运与商业城市。

镇江,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曾经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港口。然而,随着内河航运业的萎缩,昔日的神采已渐失。在走进近代化的大门前,古老的镇江和一次提升发展的机遇擦肩而过。而就在同一时期,长江流域以上海、武汉为首的新兴工商业城市开始跃上潮头。

明《六十家小说》中话本《李元吴江救朱蛇》中写道,李元一日在渡江至润州前,赋诗曰:西山昆仑东到海,惊涛泊岸浪掀天。月明满耳风雷吼,一派江声送客船。在明代,这片江面宽度还有十华里,然而近200年泥沙淤积使得原来的水域慢慢露出水面成为平地许多千年良港不得不荒废。1918年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为镇江港勾画出“东方大港”的美好图景他希望让繁华热络的运输场景重回镇江从而盘活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运输格局。建设亿吨大港更是镇江港几代人的梦想。大港三期工程承载这个梦想的一个重要支点距离市区28公里的大港镇一个设计年吞吐量1390万吨的新港口已经在2008年交付使用。

今天横亘于京口瓜洲一水间的润扬大桥已经成为了镇江扬州两座千年古城和江南江北之间崭新的沟联方式2005年建成的润扬大桥刷新了中国桥梁史上8项纪录而2007年动工的泰州大桥预计将更加宏伟连接了镇江和泰州、常州两地预计2011年完工的泰州大桥将是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悬索大桥施工中采用的水中沉井基础在国内也属于最大这条全长六十二公里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大桥和四年前完工的润扬大桥一起完善了镇江的路桥交通体系更重要的是相比润扬大桥泰州大桥的地理位置更为有利

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街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8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6处。西津渡古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这里是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范然曾经是西津渡改造修缮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回忆道,这里曾经有着3800多户居民的老街区。1980年,西津渡古街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古街中心的元代昭关石塔在这次修复中,被混凝土层层包裹。1996年,昭关石塔的修复工程再次展开,2006年,昭关石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津渡街区的二期保护工程——“镇江老码头”创意文化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个园区将重现大华饭店、巡捕房、火油公司等建筑群,展示镇江近现代的风貌。届时,原汁原味的西津渡古街区不仅会全然再现镇江往日的胜景,也会成为这座古老江城崭新活力的标识。对于这座城市几十年来的变迁和起落,恐怕没有人比摄影师陈大经更为熟悉。老陈年轻时在部队是宣传干事,退伍后,他一直在《镇江日报》担任摄影记者,几十年来,老陈不间断地给镇江的山山水水留影,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

在老陈的镇江影像档案里面,镇江的名胜金山占据了很大篇幅。一张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金山照片,还拍出了云蒸霞蔚的奇幻效果。然而,在老陈同期的金山图片中,污染严重的景况就没有那么写意了。而近年来随着镇江市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陆续搬离了风景名胜,喷云吐雾的金山旧照已成为这个城市历史中翻过的一页。

2008年12月31日,新建的金山佛教文化广场上举办了广场落成剪彩和祈福迎新撞钟活动。从遥远的古代,金山的新年钟声就伴随着镇江的年年岁岁,迎新的钟声标志着新的一年,也标志着一个崭新金山的重现。金山、焦山、北固山俗称镇江三山,是这座城市主要的旅游亮点。近年来,镇江人着力打造“南山北水”的新城市格局。“南山”景区的城市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北部滨水区”建设将形成相当于3个西湖的内江水面,4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滨水湿地,实现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水系连通。重现满眼风光的城市山林景观。

镇江的山山水水在三千年的演进中聚集了极高的人文附加值。“水漫金山”、“天仙配”、“甘露寺刘备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山”......这些中国历史和民间文学的精彩片段,和秀雅青葱的江南山水交相辉映,成为镇江所独有的宝贵财富。很少有这样一座城市,像镇江一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如此众多和它相关的诗篇。由于它显赫的地理枢纽位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相继前来,吟诗作赋,为中华民族的文学史留下了大量带有镇江印记的传世佳作。

航运枢纽、文化名城,镇江这个城市背负着三千年的盛名。但是当这一切都成为显赫的回忆,二十一世纪的镇江人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在当代中国文化版图中,镇江在哪里?它又要走向何处?历史需要镇江人做出一个响亮的回答。

为了重振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人在建设家园的同时,也在努力开展和普及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他们耕耘和搭建着一个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家园,使这座古老的都市重新走向世界舞台,如同面前的万里长江一样,包容万有,气象万千。

2009年6月24日,镇江艺术剧院排演的有氧话剧《龙凤呈祥》在北京首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新版的《龙凤呈祥》从某个侧面展示了新时代镇江人面对历史积淀的自信和轻松,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甘露寺这座上演过历史真实大戏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镇江人休息日里散步休闲的绝佳去处。站在寺边山坡,可以清楚地看到年年岁岁春风又绿的江南岸,还有后面滚滚东去的扬子江。这条源自洪荒高原、走过巴山蜀水、楚天荆泽的大江,从这里往东再走不远,就要汇入大海了,那又将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央视十套探索与发现栏目也曾报道过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