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宇宙: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是200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杰拉尔德·M·埃德尔曼和朱利欧·托诺尼。 本书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的全面的意识理论,对于意识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性质第一次提出了一种科学的认识。

朱利奥·托诺尼的《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人脑》是一本关于意识以及意识从何而来的入门书。在这本书中,托诺尼融合了戏剧文学、视觉艺术、隐喻修辞来阐述其科学见解。他成功地运用这种令人惊奇的、大胆的文学手法,阐述他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深刻见解。

这本书读起来像小说的精彩无比,但是它内含丰富的艺术作品和文学引用,说明了艺术和科学完全可以是互补的。

唐孝威院士认为,世界最宝贵的是人,人最宝贵的是意识。人们开始重视意识与健康、意识与教育、意识与创新、意识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些应用研究的成果将造福于人类。

浙江大学教授李恒威认为,我们应该在意识之谜面前驻足片刻,去体会一下它的独特韵味:有意识的体验好比是宇宙漫长演化中的一道曙光,尽管它还闪烁不定,但它第一次将曾经漫无边际的无意识的黑暗世界的一隅照亮,然后慢慢扩大,并最终明白自己就诞生在那个被它照亮的宇宙中。

你好,你想让我帮你做什么吗?😊

意识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主题,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科学领域的一个挑战。本文将探讨意识的本质、它如何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相互作用,以及意识是如何在我们大脑中产生的。同时,我们还将讨论科学是否能够解释意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意识不仅仅是一个被科学所涵盖的对象,因为意识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客体,还是科学研究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探索意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它的外部表现,还要深入研究它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

接下来,我们将以伽利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例,来讲述他关于探寻意识之旅的故事。伽利略在他的时代,通过重新观察自然,使人们的观察重点从大自然转移,从而开辟了一条科学客观性的道路。他的这一做法,或许是因为他是一位思想实验大师(这本书会运用很多思想实验),使主观性成为科学的一部分。

在伽利略的旅途中,他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观点,这些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思考的机会。然而,有时候他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醒着还是在做梦。在这一过程中,他的知识逐渐增长,对意识和脑的理解也日益深入。

在书中的前三个部分,伽利略学到了有关意识和脑的知识:为什么脑的某些部位很重要,而其他部位并不重要;为什么睡着时会逐渐失去意识。在第四个部分,伽利略通过一种意识科学理论,明白了如何将前三部分学到的知识统一起来。这种科学理论将意识与Φ相联系,Φ是整合信息符号,也是这本书的书名。在第五个部分,伽利略认识到这个理论蕴含的某些意义,明白了这些意义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意识是我们拥有的一切,是我们存在的根本。他还认识到,每一种经验都是由整合信息形成的独特的、不可分割的形状,这是一种理解的形状。而且,这是唯一真实的形状,是最真实的存在。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位老人的想法是否有道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每一章结尾都会附上一些注解,阐明正文中的某些内容,并列出文中内容的出处(一些图片和引文被作者改动过)。如果有人对书中提到的类似的科学理论感兴趣,可以查阅发表在《生物学通报》(Biological Bulletin,2008)上的文章—《作为整合信息的意识》(Consciousness as Integrated Information),以及这篇文章所列出的参考资料。书中一些想法、图片、引文在我之前的作品中已经出现过(似乎某些人一辈子只能写同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