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推介活动(第二季)

>

《少年狂》

汪苏泷传唱的《少年狂》

推介人:张峰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商南县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张峰。今天,我将为大家推荐一首由新生代歌手汪苏泷演唱的歌曲——《少年狂》。

这首歌曲的歌词改编自北宋词人苏轼所作壮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原词内容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在这首词中展现了豪放不羁的性格,与柳永婉约的风格截然不同。他曾致书好友鲜于侁,表达自己对这种风格的自喜。他认为自己的词作应该由山东壮汉一边击掌、一边用脚叩地来唱,同时让人吹笛敲鼓应合节拍伴奏,景象肯定宏伟。可以说,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也是宋词豪放派开山之作。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太守出猎图”。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用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表达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磊落之气。接下来的四句描绘了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让我们想象出猎的雄壮场面,感受到出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举止神态之“狂”,渲染了热烈的气氛,展示出词人昂扬的精神面貌。词的下片则描述了猎活动结束后的庆祝酒宴,侧重对太守形象的刻画,同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表现出杀敌报国的豪情。

整首词上下片自然衔接,中间没有人为的过渡句,给人以一气贯注、神定气足之感。词作运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结局出人意料,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直面宋与西夏的战事,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读起来,意境开阔、音韵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

改编后的汪苏泷传唱的歌词既有时意又有古风;新歌部分概括了苏轼的人生,古词部分重复表达苏轼抗敌强国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新歌言情,古词叙事言志,词风回环往复。整首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宏,一反婉约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难得的是,汪苏泷在传唱过程中以少年意气击鼓传唱中国风,热血沸腾的摇滚节奏感,碰撞出激昂阳刚的壮志豪情,挥洒着赤胆忠心的磊落之气;他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不仅唱响了苏轼的千古豪迈,也唱出了当下少年人的自信洒脱,更唱出了跨越时空的感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经典。

学习指导:

宋初词作基本上承袭了晚唐五代“绮丽香泽”“绸缪婉转”的风气,晏殊、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人承前人已形成的婉约风格的定势,恪守“诗庄词媚”的审美观念,更将“婉约”视为词的正宗风格,并形成大的潮流,影响着词坛。苏轼则认为,自己的词自意于婉约派之外,决心以自己的作品力矫当时的香软词风,在婉约风格之外有意识地创作豪放雄起、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词作。

豪放词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豪放词人喜用典故,词作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

拓展阅读:

《定风波》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起笔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常有气势,词人将奔腾汹涌的长江、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和英雄豪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这是一种超凡脱俗,超越古今的气度。苏轼有意为之,就与词题相符合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明知词里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但仍能让人感受到那片江山如画的美景。后两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赤壁广阔壮丽的景色,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胆战心惊、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一下子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雄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作者特意插入这一句,是为了凸显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作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呼应。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写周瑜的赫赫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穿戴甲盔,而是羽扇便服,谈笑风生。苏轼描写战争场面一点也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感羞愧。

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转到悲伤,自叹“人生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醉消愁了。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