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对于学者来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基础知识;进入四书时代,我们要学习《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论语》共有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孟子》则分为七篇,主要阐述了道德伦理和仁义观念。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习《中庸》、《大学》,这两部作品都是由曾子所著,分别从自我修养和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中庸之道和大学之道。

除了这些儒家经典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五部传统六经。这些书籍包含了周朝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的重要途径。此外,还有《易经》的三种版本:《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尚书》则包含了虞、夏、商、周等历代的政治宣言和法典。《礼记》则是对礼制、礼仪等进行详细阐述的书籍。《春秋》则是一部以鲁国为主的编年体史书,通过对历史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善恶的评价。

在儒家经典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道家和佛家的理论。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他们的著作包括《道德经》、《庄子》等;佛教方面的经典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等。

历史学家荀子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老了,才会后悔当初没有及时行动;年轻人应该早早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这句话的意思是:梁灏八十二岁时在朝廷上表现出色,受到了众人的称赞;年轻人应该立下志向。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和谢道韫都是聪慧过人的女子,她们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年轻人应该向她们学习。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唐朝时期的刘晏只有七岁就成为了神童,并被任命为正字官。尽管他年纪很小,但他已经有了一份职务。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这段话的意思是:狗守夜报晓,鸡报时辰;如果不学习就会变得毫无用处。就像蚕吐丝、蜂酿蜜一样重要,因为人不学习就无法取得成功。要从小开始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关心兄长;要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声誉、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广泛,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内容,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以下是《三字经》的内容:

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5.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6.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8.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9.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10.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这些知识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悠久古老的文化,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落后的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秉承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以下是您提供的原文:

【解释】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

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这四种声调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和谐的。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这是中国古代家族血统传承的方式。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这是中国古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这是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基本原则。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丧葬礼仪的规定。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对于读书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

【解释】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文字知识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基本要求。

【解释】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文字发展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

这段文字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和重要事件。其中,魏灭蜀国和吴国,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建都金陵,元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北周由宇文觉建立,隋朝杨坚统一中国并被篡位导致灭亡,唐朝李渊起义反隋并建立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称五代,宋朝赵匡胤接受后周禅让建立宋朝,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导致南宋灭亡,辽人、金人和蒙古人分别建立了国家并自称皇帝,最终由元朝推翻金朝和宋朝建立大一统的元朝。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爆发,闯王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

以下是你提供的内容的重构:

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0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8、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9、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传统的结晶,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伦理文化。它涵盖了从伏羲神农氏到宋代所有的历史文明,提出了后天教育对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教育儿童懂礼仪敬父母,劝解儿童学习勤勉刻苦,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字经》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道德教材,对当代小学道德教育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注重基础性和普遍性;注重情感性和实践性;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启蒙教材之一,它的作者有多种说法,其中以王应麟为作者的意见占优势。不过按照钱文忠先生引用顾静先生的意见,应该说是“世传”王应麟所撰。

以下是《三字经》的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刘邦即位后不久,在一次庆功会上对大臣们说:“我之所以能够得天下,全在用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运送军粮,我比不上萧何;统领百万大军,冲锋陷阵,我赶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故此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 杰”。

刘邦在位仅六、七年的时间就去世了。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刘邦的皇后吕雉将戚夫人残害成“人彘”,又毒死赵王如意,使刘盈身心受到极大的刺激,勉强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年仅20岁。其后吕雉专权八年,大量起用吕姓娘家人,欲将汉朝变成吕姓的天下。

汉业初建的二十年时间里,除了王室内部的争斗以外,在经济建设、社会文教等方面并没有什么建树。总算不打仗了,百姓可以喘口气了。真正奠定汉朝400年基业的要从刘邦的小儿子汉文帝刘恒开始。

吕雉死后,吕氏集团覆灭,刘恒继位。他是历史上公认的宽厚、仁慈、节俭的好皇帝与其子汉景帝刘启一起被推崇为“文景之治”的仁政榜样。

汉文帝刘恒所以能够宽厚、仁慈、节俭得力于母亲薄后的教育。薄氏是南方吴国人是个知书明理的贤妻良母平生最喜欢读《老子》。她居然能够躲过吕后的迫害可见她的“黄老之学”功夫不一般。汉文帝一生都受母亲影响治国之道也力守老子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刘邦手提三尺剑马上取天下刘恒以道德文治守天下才有200多年的西汉王朝。文景之治使全国修养生息恢复国力发展经济而真正复兴传统文化的则是汉武帝刘彻。

汉朝的历史很有意思。十个皇帝继位的时候年龄都很小,最小的一岁,最大的十七岁。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汉献帝刘协就是八岁即位。皇帝年龄太小,没有办法理政,只能靠别人辅政,外人信不过,只有叫太后协助理政。太后久居深宫,对社会上的事情一窍不通,只能找自己的娘家人来帮忙,造成外戚专权。时间久了,外戚羽翼丰满,自己也想篡位当皇帝,天下就又要乱了。

小皇帝慢慢长大了,对此现状当然不满,又要把太后这一系的外戚推翻,恢复自己的皇权。但是小皇帝既无兵权,又无经验,怎么办呢?只能利用身边的宦官,所以又有宦官当政。看看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不是外戚篡位就是宦官专权,没完没了。

汉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的,其余七个都被封为侯,王莽就是王太后的侄子。王家子弟多数骄奢傲纵,王莽却没有那种习气。他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节俭。做了大司马以后很注意招揽人才 。

到孝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于是威望更高别人越吹捧王莽汉平帝越觉得他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舅家的人杀光了所以汉平帝常在背地里怨恨王莽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祝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就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说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于是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孩子为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代理的意思)有人劝王莽干脆继位做真皇帝王莽也觉得假的不如真的于是向太皇太后去讨皇帝的传国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交出玉玺又被逼无奈就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摔掉了一个角王莽心疼得不得了赶快叫人用黄金镶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镶玉”玺公元8年正式继皇帝位改国号为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210年到这时候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