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三字经》作为一本古代启蒙读物,虽然在现代仍然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但人们更多地是看中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文本的易懂性,而非将其作为道德启蒙读物。在当今社会与古代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孩子们也不会天真地将《三字经》作为行为准则。此外,现代公民教育书籍和伦理教育书籍丰富多样,我们无需再从古籍中寻找价值观。

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变成文化守成主义者。即使部分或全面推荐阅读经典,也不会决定性地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人类是思考的动物,不会成为被思想子弹击中的靶子,最终会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人的大脑不是土地,不是可以灌输思想的容器,而是自我意识的来源和思想工具。

三字经等国学代表并没有扭曲价值观。现实经验告诉我们,港澳台地区一直重视国学教育,三字经等经典家喻户晓,但并未导致价值观的扭曲。相反,传统与现代理念的结合更为彻底、融合。要理解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一种思维方式,需要从现代的角度重新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更好地捕捉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脉搏,真正体会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与现代思想、现代普世价值进一步融合。

“禁读”理论与现代教育的开放、多元与包容原则相矛盾。传统的、古典的读本与现代的、西方舶来的教育内容都有选择地作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多元包容的思维模式,更适应于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